关于成都的几个传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成都的几个传说   有学者认为清代的一些史料有偏颇之嫌,成都屠城并非张献忠所为,刽子手是清军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2016 至2017年度考古已结束,出土文物中,发现有上千件文物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也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但另一个传说――“张献忠屠灭成都”――仍是传说。   谁屠灭了成都   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陕西的大饥荒拉开了明王朝灭亡的序幕。传说中,1644年阴历八月初九,张献忠攻陷成都,下令屠城三日。三日过后,仍每日杀百余人以树威。   欧洲传教士利类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圣教入川记》记载,张献忠每日杀一二百人,为时一年又五个月,累计杀人10万。清军一来,张献忠在逃离成都前,更是对成都实行残酷的“四光政策”,从老百姓到军队家属,以及他自己部队中的湖北兵、四川兵,最后连早期跟随他出生入死的秦兵也在剐杀之列,剐杀后制成腌肉以充军粮。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温江县志》上说,温江县由于张献忠的屠剿,“人类几灭”。1659年县里清查户口,全县仅存32户,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简阳县志》卷十九记载:“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   “他杀得没有平民了,就派许多较为心腹的人到兵们中间去,设法窃听,偶有怨言,即跃出执之,戮其全家。以杀治兵,用兵来杀。”这是鲁迅先生看了《蜀碧》一类关于张献忠屠蜀的书后,在《晨凉漫记》里的一段记录。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清代的一些史料有偏颇之嫌,成都屠城并非张献忠所为,刽子手是清军,其支撑材料是,清军于1647年在四川公开发布告示,宣称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   然而,不管是清军还是张献忠,屠城是真实存在的。四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   1647年清军攻下成都后,当时的成都竟然找不到完整的房屋,只好将官衙暂时设于阆中县。如今,游览阆中古城时,依然能看到当年设立的衙门和贡院等复原旧址。   2002年4月,成都市新南门立交桥施工现场发掘出“万人坑”,人骨数量之多难以统计。经成都考古所专家勘察,估计这与宋末元初以及明末清初的两次成都大屠杀有关。   有关成都之传说,并不局限于“屠城”。在漫长曲折的历史中,这个城市从未更名,也从未迁徙,算得上是中国城市史上罕见的“景观”了。   而关于这个城市的传说,从其起源就开始了。   谁修筑了成都   关于成都建城的历史,一直存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据《蜀王本纪》载:“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又有《华阳国志》记载:“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也就是说,大约在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其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天的双流县)迁往成都。   至于成都名称的由来,据《太平环宇记》,开明王九世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的含义为“终了的都邑”或“最后的都邑”。   另一个传说与张仪有关。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改蜀国为蜀郡,设成都县,作为蜀郡的治所。5年后,秦惠文王令张仪和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大城,郡治,是蜀太守官司舍区域,乃政治中心;西为少城,县治,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是经济中心。   究竟是开明王建成都,还是张仪筑城?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议。   不过,笔者发现,当下成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机构,但凡涉及这一历史点,基本都采用了“开明王九世筑城”的说法。   谁造就了天府   谁修筑了成都这座城池,迄今没有定论。但是对于谁造就了天府之都,已有明确答案。   成都这样一个“其地四塞,山川重阻”的盆地,凭什么成为中华民族长江上游的古代文化中心,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张仪筑城的历史。就在张仪筑城的几十年后,秦孝文王命李冰为蜀守,修筑了流芳百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华阳国志》这样描述:“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天府之源”。千百年来,每年的4月5日,都江堰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以纪念古堰的造就者李冰。   不难想象,被水滋润的成都当时是何等的富庶和繁荣。作为天府之国的“都城”所在,彼时的成都,不仅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而且造纸和印刷术等也发展迅猛。宋代时,成都已是全国印刷业三大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称。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城市,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经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等均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伦敦博物馆收藏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