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底愈芬香:后村词中的“香”及其文化意蕴.docVIP

侬底愈芬香:后村词中的“香”及其文化意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侬底愈芬香:后村词中的“香”及其文化意蕴   摘 要: 历来研究后村词意象者,多关注后村词中诸如花、鸟、人物等实体意象,而对其嗅觉意象“香”却鲜有提及。宋代词坛喜以“香”入词者,莫过于婉约派或典雅派词人,但是作为豪放派、辛派后劲的刘克庄,也有不少以“香”入词的现象,且后村笔下的“香”亦颇有特点,一是多以单音节词出现,简省直白,不事雕琢,带有“以文为词”的散文化印迹;二是有不少词末写香的情况,创造出一种含蕴深长的审美境界;三是善用“香”典。后村喜以“香”入词,与他对物香的喜爱、推崇比兴寄托而以“香”比德,以及其晚年罹患目疾,倾心佛教鼻观参禅之法等因素有关。后村词中的“香”往往熔铸有强烈的道德精神和主观情感,带有一种清刚之气,对当时“流莺百啭”的香艳词风也是一种有力的反拨。   关键词: 刘克庄 香 文化意蕴   在南宋理宗词坛,刘克庄是存词最多,也是词作成就颇高的一位大词人。他著述宏富,堪称宋末文坛领袖,其《后村先生大全集》就有煌煌一百九十六卷,其中有词五卷(《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87至191是词,另《全宋词》辑有词6首),存词凡264首。其词风悲壮豪放,追步稼轩,是南宋后期“辛派词人”最杰出的代表,更是江湖派的领袖和最有号召力的人物。冯煦《蒿庵论词》甚至称“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1]后村词意象亦颇丰富,然而历来研究后村词者,多关注诸如花、鸟、人物等实体意象,而对其嗅觉意象“香”却鲜有提及。陶文鹏先生曾指出,“宋代婉约派、典雅派词人大都喜爱并善于描写气味尤其是香味”。[2]其实,作为豪放派、辛派后劲的刘克庄也对香味颇为喜爱,翻检后村词,不难发现后村词中屡以“香”字入词,据不完全统计,后村词中有48个香字,与嗅觉意象“香”近似的字眼还有“芳”,“芬”等。《说文解字》云:“香,芳也。”“芳,香草也。”[3]《楚辞?离骚》云:“芳菲菲其弥章。”王逸注:“芬,香貌也。”[4]后村词中有19个芳字(不算标题中所含芳字),如果再算上没有用“香”“芳”字而写了香的词,则更多。   一、后村写“香”章法特点及艺术效果   陶文鹏先生通过研究发现,两宋词中描写香味最多,深度最深者,吴文英堪称第一人。此诚不易之论。就数量论,吴文英词中使用“香”字达259次(包含词题中所含香字),在宋代词人中遥遥领先。从描写“香”的数量来看,刘克庄显然要逊色梦窗许多,但是其绝对数量也不算少(48次),如果再算上“芳”字(19次),则一共有67次,也算可观。就香的组合方式而言,后村虽难以企及梦窗,但还是略具规模。   附表:后村词中“香”的组合方式   后村词中写香艺术有不少独特的个性。一是虽然诸如上表所示,刘克庄词中有不少关于香的组合方式,但是后村词中的“香”更多地则是以单音节词出现,虽然从内容上或意思上可以分析出它所附属的载体,但在形式上或字面上却很少与其他意象相组合,显得颇为简省质朴,凝练直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单音节的“香”大多出现在词中一句的末字,或词的一阕的末字,有的甚至出现在整首词的末字。这使得后村词的审美效果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向度:一方面后村词中的“香”多以单字出现,而少复合意象,显得直率简省,不加雕饰,即使是诸如上表所示的“花香”“酒香”等组合意象,也只是作为描述性意象,云淡风轻地一笔带过,如同说话一般平易通俗,如“冰盆荔子堪尝,胆瓶茉莉尤香”[5](《清平乐?居厚弟生日》;“余少之时,赋和仲宣,檄如孔璋。也曾观万舞,铺陈商颂,曾闻九奏,制作尧章。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畔香。”(《沁园春?四和》)此类多是以近乎散文化的直说来表情达意,缺乏过多的意境渲染,体现了刘克庄“以文为词”的一面,带有散文化的特点。   另一方面,虽然后村词中“香”多以单字出现,但是其出现位置却又大多在词中一句的末字,或词的一阕的末字,有的甚至出现在整首词的末字,这种位置安排颇耐人寻味。香字结束词句甚至收摄全词,使整首词戛然而止,但词境却未限止,反而由于这种收束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惯性”,使词境向外延展,加上“香”字属于平声,气流平远,使人读罢犹觉香味不绝,仿佛香气穿透纸背,进入鼻端,沁人心田,更加创造出一种含蕴深长的审美境界,极大的地丰富了艺术想象空间,增添了词的韵味与感受力。如“风露送新凉。山麝开房。旋吹银烛闭华堂。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浪淘沙?素馨》)“吉梦维何,男子之祥,载弄之璋。嗟我辰安在,斯文后死,力侔元气,手抉天章。学稼田荒,炼丹灶坏,稽首南华一瓣香。”(《沁园春?三和》)“香”本身就具有清雅高洁的审美特征,加上用于句末所营造出的一种韵味悠长,空灵?藉的??美意境,曲终写“香”,旋然产生一种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给读者带来一种清雅之气,在一定程度上又稀释或中和了前面的那种铺陈质实之气,进而使词境形成一种张力。   二、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