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荒芜毛竹低产林恢复期经营效果研究
荒芜毛竹低产林恢复期经营效果研究 摘要:毛竹荒芜低产林是过度采伐、掠夺性挖笋和长期失管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荒芜低产林立竹数稀少,林相杂乱,杂灌草丛生,竹林生产力低下,必须采取较集约的经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一般改造模式)、B(增施促长剂经营模式)处理立竹数可以达到2 700株/hm2,形成毛竹单优群落,A、B与ck处理比平均胸径分别提高20.8%和41.6%,平均高分别提高34.4%和47.9%,年龄结构趋于合理。A、B处理与ck处理产笋量和产材量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B处理与A处理比,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增加17.2%和10.1%,产笋量和产材量间有显著差异。毛竹荒芜低产林必须采取较集约的经营措施,增施毛竹促长剂对毛竹荒芜低产林改造有积极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毛竹;荒芜低产林;改造技术;经营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93-03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林面积大、分布广、经济价值高[1-3]。福建省毛竹林面积近100万hm2,总立竹量10亿株以上,是该省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福建开始毛竹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林培育,日益受到广大林农的重视,兴起了毛竹林经营的热潮,已有相当部分竹林通过改造取得了显著效果[4-10]。充分发挥山地优势,抓好山地综合开发,挖掘毛竹资源的生产潜力,是福建省广大农村劳动致富的重要途径[11]。然而,由于地处偏僻或新扩鞭竹林或劳动力转移,长期失管,致使部分竹林形成荒芜毛竹低产林,立竹量稀少,竹林结构不合理,产量每况愈下,竹林生产力低下。鉴于此,笔者在明溪县针对毛竹荒芜低产林开展了快速恢复试验研究,试图通过系列改造抚育技术措施恢复竹林整合性生理功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竹林生产力,为荒芜毛竹低产林快速恢复提供可借鉴的经营实践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三明市明溪县(116°47′~117°35′E,26°8′~26°39′N)翰仙镇12林班4大班1.2小班,气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兼大陆性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5.5~18.4℃,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10.9℃,全年日照时数1 761.1h,无霜期227~229d,年平均霜日36d,年均降雨量1 600~2 000mm;最高降雨量2 287.5mm,最少降雨量1 310.1mm;年降雨天数130~150d。试验林地海拔高330~420m。土壤为山地红壤,pH 4.5~5.8,土层深厚肥沃,一般厚度在100cm以上,表土层10~40cm。平均坡度约20°。该毛竹林2000年遭人为破坏,一直失管,其竹林林相杂乱,杂灌、杂草丛生,立竹量少,平均立竹量1 050~1 360株/hm2,且分布不均,多为IV度以上老竹,幼壮竹明显失调,毛竹长势一般,平均竹高为9.5m左右,平均胸径为8cm左右,竹鞭老化,竹林产量低下,属明显的荒芜低产林。
1.2 试验方法 从2008年开始在荒芜低产林中选择立地条件一致、林分状况基本相似的竹林中进行荒芜低产林改造试验。试验设3个水平:(1)一般改造模式(A),其主要技术措施:在竹园中进行清园整地,劈草松土,每年进行1~2次的劈山,进行一次垦复。清除杂灌,减少杂灌对保留毛竹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的竞争。垦复20~30cm,改善土壤结构,拣去土中的石头、草头,挖去树头、老鞭,释放土壤空间,为毛竹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地下生长空间。每年施肥一次,肥料采用比例为1∶2的硫酸钾型复合肥和含有机质超过30%的生物有机肥的混合肥,用肥量2 250kg/hm2,结合垦复施肥。合理留笋,每年保留发育正常、分布均匀、健康的笋体900个/hm2左右,立竹数达2 700株/hm2后,在秋末冬初逐步砍伐老竹,调整竹林结构,建立合理的竹龄结构。(2)增施促长剂经营模式(B),除了采取一般改造模式外,增施自配的毛竹促长剂。其配方为:75%的赤霉素50mg/L、膨大素20mg/L、植物动力剂500mg/L。配制好的毛竹促长剂分别于2008年、2009年4月1~15日出笋期间选择出土笋,采取淋笋蔸方式浇施。(3)对照(ck),保持原状,不改造。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小区面积20m×30m,每小区间深挖50cm,采用水泥预制板间隔,形成隔离带,防止串鞭,重复3次。
在改建后的不同时期分别实测毛竹立竹数、新竹胸径、高度、出笋数量和成竹率。2012年进行综合测定。毛竹竹材产量采用下式[3]计算:
W=0.06D1.467 8H
式中W为竹竿重(kg),D为胸径(cm),H为竹高(m)。
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