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和杨朝英关系探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德清和杨朝英关系探微   摘 要: 《中原音韵》一直被认为是周德清所作,然而对于《中原音韵》的创作以及著作权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些争议。本文将通过分析周德清与杨朝英之间的两次文学交集,探析两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中原音韵》的创作、著作权问题。   关键词: 周德清 杨朝英 中原音韵 交集   《中原音韵》是中国传统曲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而且其中十九部韵部的划分,代表了近古汉语音系的合理划分、记录了汉语语音从中古到近古的演变,同时更是中国曲体文学格律的依据。而它的成书与同时期杨朝英两本散曲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两人生平及两次交集探讨两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音韵》的创作、著作权问题。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江西高安人。他在《元史》中无传,生平事迹不可详考,以《中原音韵》一书闻名于后世。周德清生活在大一统的元代,因而没有先辈遗民曲家的亡国之恨。他醉心功名,恰在他步入中年之时,幸运地赶上元朝复开科举。但是周德清并没有考中科举,布衣困顿一生。他平生交往的朋友有萧存存、张汉英、琐非复初、罗宗信、曾玄隐、孙德清等。而他和张可久的交往,仅以散曲《遗张伯元》中伯元字号为证不足为信,一方面古人字号相同者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关于张可久的字号异说颇多,上引《录鬼簿》(字小山外),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宗》);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说名可久,字伯达(《乾隆浙江通志》)。杨朝英在《元史》、《录鬼簿》均无记载,仅从前学获知:杨朝英,号澹斋,四川青城人,他的籍贯可从其散曲创作中不分“闭口韵”与“开口韵”、不熟悉北方“入派三声”的语音规则推断。[1]他是一位散曲作家,开启元人选曲之风,先后编刊了《阳春白雪》与《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书。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一书中《上欧阳玄诗序》推测,杨氏系“青城人而家于龙兴(今南昌)者”;又根据张之翰诗歌《题杨英甫郎中澹斋》可知,杨朝英曾作郡守,后升官为官任郎中,在1324年前后流寓江南,中年后隐居。他与贯云石、阿里西瑛、乔吉、张之翰、卫立中、吴云逸等交往唱和。在他编选的《太平乐府》中载“西瑛有居号懒云窝,以殿前欢调歌此以自述,酸斋等和见后。”[2]而且在《阳春白雪集》中有《杨澹斋和阿里西瑛韵四段》也是以阿里西瑛的室名“懒云窝”为题的唱和之作。   综上,我们发现两人至少在两个方面不同。第一,杨朝英曾做过官,但是中年后辞官隐居,而周德清渴望科举中举却终以布衣;第二,杨朝英在当时曲坛名气比周德清大,通过两人与当时的文人名士交往情况即可得知。而在近世评论中,周德清比杨朝英更知名,主要是因为杨朝英的两本散曲选集对后世的影响弱于《中原音韵》。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可忽略杨朝英两本选集对周德清《中原音韵》的创作以及著作权问题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交集   周德清的同乡萧存存发?F杨朝英编选《阳春白雪集》存在问题,就向周德清请教,周德清认真阅读了《阳春白雪》,并对其中一些问题做了解答,对于这件事,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有详细的记述:   青原萧存存,博学工于文词,每病今之乐府有巡奋调作者,有增衬字作者;有《阳春白雪集》【德胜令】“花影压重智,沉烟袅绣帘,人去青鸾杳,春娇酒病厌。眉尖,常琐伤春怨。????,??的来不待??”。“绣”唱为“羞”,与“怨”字同押者……泰定甲子,存存托友张汉英以其说问作词之法于予。[3]   在1324年时周德清针对《阳春白雪》做出批评以针砭当时曲作之弊,他指出《阳春白雪》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杨朝英编选散曲集的选择上;另一方面是杨朝英的创作音韵问题。但怕因此引起争论,他提及“可与识者道。”虽然周德清强调避免起争论,但是事实上周德清对杨朝英的批评是比较苛刻的。首先周德清序中所举出的问题都以杨朝英所作的散曲为例;其次除了周德清外,他的同乡萧存存、罗宗信、琐非复初对杨朝英进行“包围式的进攻”。再次周德清在序中所用不少言辞较为辛辣激烈,如“深可哂哉!深可怜哉!惜无有以训之者!”[4]另外杨朝英散曲集中选取了当时70余个名士文人的作品,却没有周德清的作品。杨朝英没有选取周氏散曲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杨朝英不认识周氏,而且可能没有读过周氏的散曲;其二是杨朝英认为周德清的作品不够编选的资格。我认为前者更为可靠。首先《阳春白雪》刊刻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至泰定元年(1324)五月之间[5],此时周氏可能已在江南,所以他的同乡萧存存要托张汉英带信给周氏。“他当时名气不大,甚至有些落魄,极有可能在宦邸豪门做清客门僚。”[6]杨朝英极有可能没有见过周氏的散曲作品。至于编选资格不是问题,因为纵观《阳春白雪》就可以发现,杨朝英具有很开放的选曲原则,既有文采派的散曲,还有不少俚俗本色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