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   简介:熊春錦先生,字厚金,是近代著名國學学者。熊先生1948年出生於湖北省一個道學家,自幼隨師学习研究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道、释、儒三道之学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修習道家內功、武術及相关法技,达到上乘妙境。   1964年熊先生考入南京醫科大學,畢業後在武漢市礄口醫院協和分院從事外科和中醫診療工作,任中醫主任醫師和外科副主任醫師,並任副院長、院長多年。其醫德醫技聞名遐邇,有口皆碑。   古人雲: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熊先生看到当今世界精神文明严重滑坡,伦理道德日益沦丧的现实,忧心如焚。他勇担历史责任,一边悬壶救苦,一边普传道德,救民济世。1989年,熊先生开始傳播道家哲學思想及道德文化,並傳授修德证道之理法学,學子遍及海內外。   2001年8月,熊先生應德國中醫中藥協會的邀請,去柏林進行學術訪問。9月,在柏林亞太文化周期間,應邀在德國洪堡大學附屬醫院和柏林市政府辦公廳舉辦了兩場學術報告會, 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與會者的一致好評,TVB電視臺記者對熊先生進行了採訪,並在新聞節目中作了專題報道。之后熊先生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传播中华道德文化,受到广泛的欢迎。   熊先生现任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欧洲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欧洲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南洋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2003年10月以来,熊先生在网络聊天室中讲解道德文化的宝典《道德经》,   深入浅出,融道德理论和实践方法与一炉,治病治心、医人医国皆是灵丹妙药。听者深受教益,普遍反映明白了宇宙真理,找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现将熊先生讲解《道德经》的部分资料予以发布,愿读者从中明悟道德,并为弘扬道德、造福社会作出一份贡献。能如此,则不负先生之辛劳也。   第一章 观妙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讲解:   打开门窗迎光明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道德经》?社会的文明必须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才是理想的社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伦理道德日益滑坡,我们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日益恶劣。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加强道德文明的建设。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结束时发表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着说明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中华民族有道德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老子的《道德经》就是这个传统的集中体现。中华古老的“道德文化”是一个巨系统,这个巨系统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模式,真实不虚地接受、学习和了解,并且掌握它。所以,首先得将我们的身和心调整到符合道与德要求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之中,再来学习和实践“道德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将它的深刻的内涵解析出来,并且加以吸收和转换。   学习《道德经》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把道德落实在一言一行之中,就是要知行和一。请大家注意调节身与心。这种调适调节,也是在实践《道德经》第一章里这样一句话:“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个徼落实到我们身体上,也就是这些穴窍门窗,这些经络。通过这些可感、可知和不太容易捉摸的穴位、经络和气,体悟一下这个徼在我们身上的微妙。要学会这种体悟和感悟,否则就没有办法达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状态。不保持这种状态,要想研究《道德经》,学习《道德经》,实践《道德经》,那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对形的调适,首先重在对体表的穴位、经络,进行整体的开放性的调适。再深化下去,对身体的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甚至全身所有的液体,都要把它们调到松、静、自然的状态。因为“有水必有气”,所以对体内液体的调适非常重要。   光有形还不行。也就是说把握住了穴位和经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要把握住其中的液体。有形的水是血,是神经液、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淋巴液,全身所有的水分,称之为“体液”。人为什么会有气?可以说与全身的这些水有密切的关系,水的流动速度决定了气的旺、盛、衰、弱。体内的液体流速过快,使气不可留,不可存,容易丢失;体液的交换流动过于缓慢,会使气滞存、气塞、气闭,不利于健康。   “有水必有气”,我们的身体跟自然环境的道理是一样的。大道一理,观之于外而知内,观之于物而知身,道理是一样的。在水流、河流弯弯曲曲似有情的环境里,依山傍水,山明水秀那种生气盎然的环境里,我们会感到非常愉悦快乐,心情舒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这是因为弯曲之水前有生气。这种气滋养了山水、青草、树木,从而使它们得了旺盛的生气,才会使我们感知到了这个气的存在,所以产生了愉悦的感觉现象。我们的体内如果调节得好,不过份紧张,也不是过度松弛,处在一种中和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