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它在中国考古学上的地位.docVIP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它在中国考古学上的地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它在中国考古学上的地位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它在中国考古学上的地位 湖南省博物馆 熊传薪 内容提要: 马王堆汉墓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进行的一次重大考古发掘,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艰辛的一次发掘。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在我国学术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发掘 价值 马王堆汉墓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进行的一次重大考古发掘,三座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二千多年女尸,震惊了国内外。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因此也在中国考古学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我国考古中最艰辛的一次发掘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分为两个阶段: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发掘一号墓,这是第一阶段;1973年11月18日至12月13日发掘三号墓,1973年12月18日至1974年1月13日,发掘二号墓,这是第二阶段。三座墓的发掘,前后历经三年,这三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那十年动乱的特殊年代里,进行这样一次时间较长、规模大的考古发掘,特别是一号墓的发掘,遇到的重重的阻力和实际困难,在我国考古发掘中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它是我国考古发掘中最为艰辛的一次重大考古发掘。 一、是一次冲破“文化大革命”思想禁锢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马王堆一、三号墓是1971年底,部队医院在挖防空洞时,两座古墓即将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发掘。1971年底和1972年初,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在这个时候要进行一次考古发掘,需要征得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这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文化大革命”所产生的思想禁锢。“文化大革命”是以“破四旧、立四新”和“砸烂一切旧文化”的“革命”口号开始的,它将人们的思想禁锁在一切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遗产都在“破”和“砸”之中,考古发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积极手段,而它与“破”和“砸”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当我馆申报发掘一号墓时,上级主管部门的个别领导, 由于从部队转到地方上工作,他们所接触到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所谓“政治”,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不仅感到很陌生,而且连“考古发掘”也都是第一次听到。他们受“文化大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影响,错误地认为,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切工作都应以“文化大革命”为中心,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古墓,甚至认为挖掘古墓会“转移革命斗争大方向”,挖掘古墓是一种恢复“四旧”的行动,与“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是相违背的。在这样一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要取得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领导的同意和支持,确是不易。但我馆领导和专业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向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请示汇报,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说明,如不进行抢救性地发掘,地下文物将来受到破坏,谁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是一种犯罪。经过我馆的努力,终于说服了上级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征得了省里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并报国务院图博口领导的批准。所以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经过正式批准进行的第一个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二、是一次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的大型考古发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进行一号墓的发掘,遇到了重重的困难。一是经费的严重不足。据考古调查,一号墓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墓,不仅有较大的封土堆,而且从封土堆至墓底深约20米。当时,我馆以精打细算的原则,仅造了一个一万二千元的经费预算,这本来是一笔少得可怜的预算,而当时省里只同意拨一半,即六千元,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发掘这么一座大型墓葬,深感经费的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克服困难来完成发掘工作,于是节约开支,仅购置了六十多副箢箕、扁担,一百多把铁锄和四十多个胶卷和一些绳索、草纸等物。二是劳动力奇缺。发掘这么一个大型墓葬,当时无机械的协助,只能依靠劳动力进行发掘。如果要正常发掘,每天必须保证工地上至少要有100多个强壮劳动力参加才行,而当时的发掘经费不可能从社会上请来大量民工参加,于是从社会上招来三十多个民工,其余主要依靠自己馆里的力量。当时全馆人员仅五十人左右,其中有一部分人为老弱病残者,另有六、七个16、17岁的年青人,而且这五十余人中女性占了一半。在发掘时,除了少数人留馆做后勤外,其余全部上工地,加上当时从社会上请来的三十多个民工,也只有五十多人。只靠这五十多人的发掘队伍发掘此墓显然不够,为了抢在长沙雨季到来之前将一号墓发掘完毕,馆领导与长沙有关学校联系,以互相支持的办法,由我馆免费到学校放映有关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的幻灯片,而学校再派师生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这样先后有十多所大中学校的学生参加了一号墓的发掘,从而使得发掘工地上每天参加发掘的人数都在150人左右。在克服了经费严重不足和劳动力奇缺的情况下,经过发掘人员的积极努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顺利地完成了一号墓的发掘。 三、是一次在最艰苦条件下的考古发掘。一号墓的发掘,正是冬季之末和春季之间,1972年1月中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