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中语文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一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
                    订线  	《谏太宗十思疏》			课题:《谏太宗十思疏》(一)  ???  
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第一段文意,整理归纳第一段文言知识点;  
2、理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掌握第一段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疏通第一段文意,整理归纳第一段文言知识点;  
2、理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掌握第一段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部分  	个性备课  			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熟读课文,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泉源(?????)???虑壅蔽(??????)  
黜恶(??????)????谬赏(?????)  
三、疏通第1段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高	 ? 		 ? 
?
集体备课部分  	个性备课  	装订线  		崇?推崇??极天??指至高无上的皇权??之峻,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不念?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这??亦伐根以?目的连词,来求木茂,塞??堵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四、整理归纳第1段文言知识点  
1、古今异义词  
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部;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词类活用  
(1)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稳固  
(2)人君当神器之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任、重位  
(3)居域中之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帝位  
(4)不念居安思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可能  
3、文言句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句式:?????????????????  
译文:????????????????????????????????????????????????????????????????  
五、探究本段论证方法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 	 ? 		当堂检测:翻译句子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语文上册1.3星星变奏曲课文解析素材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1.4外国诗两首课文解析素材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2.8致女儿的信心理剧:关于爱情素材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不求甚解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论求知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陈涉世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中语文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doc
- 河北省石家庄十八县(市、区)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九年级文综模拟大联考试题答案.doc
-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17届高考地理综合题复习答题模版九.doc
- 淮北市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doc
- 淮北市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答案.doc
- 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教案新人教版.doc
- 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雨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 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教案新人教版.doc
- 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 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doc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