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跨上奔驰的骏马.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上奔驰的骏马   一、是谁创造了奇迹?      在云南企业界,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几年前,有家媒体组织了一次云南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时为大理骏马工贸集团董事长的他毫无争议地上了榜单。而此前他已被评为第十届云南省优秀企业家,荣膺大理州劳动模范。   准确地说,此时的他已经无暇去顾及这样那样的评选活动了,他正在汽车生产基地废寝忘食地干着。他并没有躺在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上睡大觉,他想着的仍是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这位功成名就、敢想敢干的白族汉子又将目光投向了硝烟弥漫的汽车制造业。   要想造汽车,可不是闹着玩的。当业界很多精英都正在观望时。当很多专家和权威人士都在对他的冒险行为持否定态度时,当同行都在怀疑他是否有实力铺开那么一个大摊子时,他旗下的云南力帆骏马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大批汽车、拖拉机已开向了越南市场。   他又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他的汽车制造销售速度被业界称为“骏马速度”。《云南日报》以大篇幅推出了《看准大市场,“力帆骏马”跃东盟》的专题报道。2005年3月7日,《云南日报》又推出《东有一汽红塔,中有美的客车,西有力帆骏马。三大制造基地推动云南车轮滚滚》的头条报道。经过三年的稳健发展。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汽车业界对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家竖起了大拇指。国内众多省市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到大理考察,邀请马伟亮投资建厂。而今,“力帆骏马”已具备了年产3万辆各型汽车和3.5万辆拖拉机的生产能力。预计至2010年,“力帆骏马”将实现年产各式力帆牌汽车10万辆、拖拉机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云南力帆骏马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伟亮。   一时之间,人们惊诧,马伟亮何许人也?   市场经济时代,也是奇迹不断发生的时代。剃平头、身形剽悍、大嗓门的马伟亮,一看就是一个敢想敢干、雷厉风行的人。由于长年累月的四处奔走。他的肤色显得有些黑。他操一口带着浓郁白族乡音的普通话,笑声豪放爽朗,阳刚之气十足,和他在一起,总会使人感到精神为之一振。   其实,如今骄人??业绩和数十亿的资产是靠一点点地积累而来的。只要了解马伟亮的经历就会明白这一点。他曾经当过拖拉机手、仓库保管员、采购员、物资站站长。凭着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精神和审时度势、开拓进取的努力,这位昔日的拖拉机手如今成为了云南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人物。      二、三次改制,成就了骏马工贸集团      追溯到源头,骏马工贸集团和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洱源县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曾让很多人黯然神伤。该公司始建于1978年2月,是一个国有商贸流通小企业,主要担负着洱源县指标钢材、水泥的供应。在实行改制前,企业整体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年销售总额和实现利税微乎其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日趋加剧的市场竞争。公司发展举步维艰。职工的吃饭问题都难以得到保障。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势在必行。洱源县委、县政府决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于1997年5月对物资公司进行了第一次改制,使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在此次改革中,马伟亮首次得到了广大股东的信任。以选票总数的98%成为企业的第一任“民选”董事长。   自此。崭露头角的马伟亮带着员工的殷切期望和沉甸甸的责任。带领全体员工踏上了企业二次创业的征途。他知道,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必须不辱使命,带领大家走过坎坷和泥泞。   在上任之前。马伟亮就已知道前面的路并非坦途,但现实比他预想的更严峻。这种由国有企业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和一般的民营企业不一样,不仅包袱重、体制不顺、管理粗放、机制不活,关键的是长期的国有企业机制把员工宠坏了。在原来的“国有企业”牌子下,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端着“铁饭碗”,安心吃“大锅饭”,根本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意识。而长期的懒散拖沓,不思进取,使职工整体素质堪忧。这样的企业连基本的竞争力都不具备,怎么谈发展?但就在这样的前提下,马伟亮仍没有失去信心,他说,大家的信任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以全新的经营思路,全新的营销策略,全新的市场理念带领全体员工解放思想、知难而进。他左冲右突,风餐露宿,不断开拓市场,在全省各地建立销售网点。他终不负众望,硬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站稳了脚跟。当年企业的销售总额、利润、税金、拖拉机销售量、下属经营网点、员工数量、人均工资都比改制前大幅度增长,企业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让大家都动起来。马伟亮深知这一点。然而,他面对的却又是这样一个现状:股东们认为日子比以前好过一点就行了,不必苦了。由于股权平均,又形成了新的“大锅饭”。“小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