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钢琴独奏会老规矩与新尝试.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琴独奏会老规矩与新尝试   自1840年左右李斯特创立了“钢琴独奏会”这一形式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作为“严肃音乐”表演形式之一的钢琴独奏会,已经逐渐形成了它的一套固定模式:从演奏曲目的选择安排,钢琴家必须背谱演奏,一直到不允许听众在乐章之间鼓掌与交谈的“音乐会礼仪”等等,都有它约定俗成的章法。   现代的“古典音乐会” ①,就如听众已经熟知的那样,通常晚上八时开场,国内则是七时或七时半。听众提前入场,拿了节目单,在音乐会之前与邻座闲聊几句。音乐会分为上下两部分,每半场大约四十到四十五分钟。交响音乐会通常以一个序曲或者短小的音诗开始,然后是大部头的作品。独奏会节目,则通常以作品创作年代排列,一直到以一个大的奏鸣曲或者炫技性的乐曲压台。听众们被要求在音乐演奏中间保持安静,那些在乐章之间鼓掌的人会被认为很丢面子,把节目单弄出声响的人或许会遭人白眼。在九点半或十点左右演出结束。邻座的白发听众也从睡梦中被最后一个和音惊醒。全场听众鼓掌两分钟或者三分钟。演奏家出台谢幕两次或者三次。整个氛围庄重而肃穆,有些像礼拜或者朝圣,一旦仪式顺利完毕,台上台下都好像松了一口气,于是各自打道回府。   这是一场高雅音乐会所需具备的流程,其规矩与其格局,今天已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而鲜少受到置疑的。   然而,规矩也好,格局也好,是由历史所决定的,从来没有所谓的万古千秋之规矩,一成不变之格局。一个世纪以前盛行的一些音乐会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会是荒唐可笑的,反之亦然;今天的一些规矩,在浪漫主义时代则是不可思议的。而现在我们奉为圭臬的格局与礼仪,谁知道若干年之后的人们,甚至现在年轻的一代,会怎样看待?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钢琴独奏会发展到目前这样的程式,已然墨守成规,有日渐僵化之嫌,而钢琴音乐会听众的老化与流失,更促使音乐家们反思其合理性。   最近接连出版了几本书,就是这方面思潮的一个集中体现。由威廉姆#8226;韦伯所写的《音乐审美力的大转折:从海顿到勃拉姆斯的音乐会曲目》(William Weber: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Musical Taste: Concert Programming from Haydn to Brahms,Cambridge)②,探讨了为何??乐会节目与其仪式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其余有关这方面的探讨著作,还有杰姆斯#8226;约翰森的《在巴黎聆听》(James Johnson: Listening in Paris)与塔罗斯金的《牛津西方音乐史》的其中几个章节(Richard Taruskin: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而其中引起最热烈反响的,则数任教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音乐系的钢琴家肯尼思#8226;汉密尔顿的新著《黄金时代之后――浪漫主义钢琴技艺的衰落与现代演奏的曙光》(After the Golden Age:Decline of Romantic Pianism and Dawn of Modern Performance,by Kenneth Hamilt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它是一本挑战人们的思维定式、引领钢琴家与听众去重新审视现今的音乐会形式与探索“现代琴艺” 的书。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促使他写这本长达三百页的书的起因,是因为有一次他去听一场钢琴独奏会,而当晚要演奏四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那位“国际著名”钢琴家,在演出之前与演出中间对听众所持的鄙夷不屑的态度,他的阴沉而严峻的神态,对于听众的咳嗽声而皱眉表示不悦的表情,阻止听众在乐章之间鼓掌的手势,最终将全场听众吓得呆若木鸡。他觉得现代古典音乐会的这种“陈腐的仪式”,让人觉得是在一个老字号的饭店里,接受一位目空一切的侍者,面带冷笑地给你斟上过于高价的葡萄酒。自身也是音乐会钢琴家的汉密尔顿,作为听众的那次“悲惨经历”,使得他开始质疑现存的音乐会形式与礼仪。他说:“我们兴许应该自问,当听众之中有人在乐章之间鼓掌的时候,我们为何要‘嘘’他们?为何我们总是期待演奏者背谱演奏?为何我们自己如此担心弹错音?”他认为,适当地阐明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思考,我们现在的音乐会形式,有时候似乎是故意要与我们自己的听众拉开距离,其做法是否应该改变?为此,他希望通过对历史上音乐会活动的回顾,特别是钢琴独奏会形式的追溯,来清除我们思维中的迷雾。   作者认为,现今的音乐会格局,包括其节目、演奏风格、听众的音乐会礼仪等等,没有一样是天经地义而受到“神灵保佑”(divinely ordained)的。   汉密尔顿首先剖析了关于钢琴艺术中经常被提及的“伟大的传统”,亦即所谓的“黄金时代”的迷思。该书生动而细致地探讨了自李斯特、帕德雷夫斯基与布佐尼以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