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尼利累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克尼利累了   2006年4月25日,交出CEO权杖第二天的麦克尼利(图左),面带倦色与神采飞扬的舒华兹一道出席了Sun领导力大会。   2006年4月24日,斯科特?麦克尼利与强纳森?舒华兹同坐在圆凳上倾听着董事会的宣布,他们的表情是尴尬的。以硅谷斗士著称的麦克尼利稳坐了22年的CEO宝座,最终让给了舒华兹。      非IT出身创业曾经辉煌      在有互联网之前,世界已经变得很小。   IT产业的两位风云人物,斯科特?麦克尼利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有着非常相近的经历:都曾在美国的汽车之都――底特律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两人的父亲均在当地汽车公司担任中层经理。   麦克尼利先于鲍尔默一年进入哈佛大学,与他们同一时期的校友还有比尔?盖茨。这三位哈佛校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高中的学业倾向测验中数学部分都拿到了满分――800分。   受经济学老师Bill Raduchel的影响,麦克尼利弃医转学经济,并在1976年从哈佛顺利毕业。Raduchel后来也弃教从商,成为了Sun的CIO。   在Rockwell国际公司下属的一家卡车零部件厂工作两年后,1978年,麦克尼利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进修。而就在一年之后,鲍尔默也进入了这个商学院;1980年,麦克尼利拿到了MBA学位,同一年,鲍尔默辍学加盟好友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   麦克尼利后来评价说,对于运营一个企业的前期准备来说,在Rockwell的工作经历要比在哈佛或是斯坦福学到的更有用。   1982年,商学院校友Vinod Khosla找到麦克尼利,劝说他加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Andy Bechtolsheim正在做的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SUN)项目。在软件天才Bill Joy加盟之后,这4个年轻人创立了Sun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也就是人们通常简称的Sun公司。麦克尼利成为这家新公司的副总裁,负责制造业务。   1984年,由于前总裁无法平息员工和董事会对其业绩的不满,董事会任命麦克尼利为新CEO。在当时看来,这无异于一场赌博:麦克尼利不仅缺乏经验,还缺乏硅谷最为倚重的技术背景,性格上又桀骜不驯。但他的自信、热情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又让董事会觉得值得一试。   事实证明,董事会赌赢了。作为网络时代的弄潮儿,Sun在麦克尼利的手上迅速发展并在.com时代赚得钵满盆盈。而麦克尼利也因倡导“网络就是计算机”和对昔日校友所领导的公司口无遮拦的攻击,赢得了“硅谷斗士”的称号。      硅谷斗士   语不惊人死不休      尽管Sun最初的产品是工作站,但说Sun是一家为互联网而诞生的公司可能更为确切。在4个创始人中,Bechtolsheim研发的大学网络项目直接促成了Sun的诞生;Joy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时就对Unix和TCP/IP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使得伯克利Unix成为第一个开放源码、内建TCP/IP的操作系统,进而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在Sun成立后,他又对Java、SPARC处理器等做出关键贡献,财富杂志誉其为互联网时代的爱因斯坦;而劝麦克尼利加盟的Khosla的技术洞察力并不在于用工作站来替代小型机,而正是体现在让工作站接入计算机网络以提供协同工作能力上。   在这样一群人领导下的Sun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价格只有性能相近的DEC公司小型机1/10的工作站,一手导演了小型机时代的终结。而接踵而来的90年代无疑是Sun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成立10年后便进入财富500强和RISC服务器头号供应商之列,并掀起了Java的风潮……   当麦克尼利在摩肩接踵的听众面前指点产业发展上的江山时,他的底气则来源于Sun的技术洞察力和实力。当然,对老对手不遗余力的攻击也是他演讲中的保留内容。当麦克尼利喊出“网络就是计算机”,当互联网已成燎原之势时,盖茨才“迷途知返”带领微软急起直追互联网;在Java成为互联网的公共语言时,微软则推出Windows平台的Java,通过扩展子集消弱了Java的跨平台特性……然而,麦克尼利最津津乐道的总是对Sun开放的标榜和对微软封闭的攻讦。但这一切都在2004年4月两个两度成为校友的鲍尔默与麦克尼利握手言和时结束了――微软用16亿美元的赔款“赌注”了麦克尼利的嘴。   从那时起,麦克尼利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这固然有因为没有对手而“孤独求败”的因素,更多的则是因为网络泡沫破灭后Sun每况愈下的业绩。      财报受挫   七高层辞职      2000年4月,美国互联网泡沫犹如雪崩,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巨大的影响力波及了众多与互联网公司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甚至根本不相关的公司。在那场网络公司的倒闭潮中,受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