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史视角下的族群关系缅甸中、印移民语言同化比较研究.docVIP

语言史视角下的族群关系缅甸中、印移民语言同化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史视角下的族群关系缅甸中、印移民语言同化比较研究   海外移民有侨民和入籍者之分。为行文方便,在本文涉及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相关处一律使有“华人”和“印度人”称谓。)      语言同化问题既是移民同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移民同化于当地的最初步骤。虽然我们不能由移民的语言同化必然地推导出其同化于当地的结论,但这对我们考察移民同化、移民与当地主流社会的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移民对当地语言的使用和掌握,是考察移民同化于当地的重要指标。族群间最明显的文化差异、最直接的表现方式通常是在语言方面。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密不可分,语言行为即不同身份的人的行为。(注:参见Andree Tabouret- Keller, “Language and Identity”, in Florian Coulmas(ed.), ??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7, p.315。)作为缅甸两个最大的移民群体,华人和印度人从19世纪中期开始大规模移入缅甸后,华、印移民社会以及二者与缅人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迁。华、印移民学习和使用当地语言(主要是缅语)的情况,反映出二者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和速度,以及语言同化的进程。      一、缅甸中、印移民的语言同化进程      纵观缅甸华、印两大族群的语言发展史,华人对缅语的使用和掌握程度,要高于和快于印度人。研究东南亚的历史学家珀塞尔(Victor Purcell)指出:“在缅甸的中国人比在暹罗、马来亚或印度支那的中国人,在更大程度上把所在国认为是自己的国家。他们学缅甸话要比印度人快得多。”(注: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p.69.)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安(J.L.Christian)在20世纪40年代也曾认为,“华侨比印侨更容易学会缅语,除了新来的华侨和住在掸邦的云南人以外,缅甸所有华侨可以流利地使用缅语”。(注:John Leroy Christian, ??Burma and the Japanese Invader??, Bombay, Thacker Company, Limited, 1945, p.279.)1854年下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大量华人涌入缅甸,华人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同时,肇始于清末的缅甸华人民族主义,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增强。与此相适应,缅甸社会中大量华校、华文报纸、华人政治团体相继成立。针对这种变化,缅甸学者觉德(Kyaw Thet)认为,19世纪华人大量涌入缅甸,由于“当地的文化模式和华侨对满族认同的缺少,使他们融入到当地自由等级社会中,但是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成立和通讯更加方便,华侨归化于当地的趋势停止,成为一个文化上越来越坚守的族群”。(注:Kyaw Thet, “Burma: The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Linguistic and Religious Minority Groups”, in Philip W.Thayer(ed.), ??Nationalism and Progress in Free Asia??,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1956, p.163.)觉德的观点虽然过于绝对,但是大量新移民的涌入、华人教育的勃兴,的确放慢了华人语言同化于当地的步伐,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华人同化于当地的趋势完全停止。例如,1935年,缅甸华人社会5―10岁的学童有12707人,其中有837人在四所注册的中英学校就读,有2925人在华侨学校学习,有近9000人和缅甸学生一起就读于其他学校。(注:参见John Leroy Christian, ??Modern Burm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2, p.272。)   印度移民大量进入缅甸也是始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时,在缅甸的印度人已经达到一百余万人。众多的印度移民在缅甸建构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和经济群落。(注:参见Raibeart M.MacDougall, “Burma Stands alone”, in ??Foreign Affairs??, April 1948, vol.26, No.3, p.553。)印度移民社会的独特之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语言展现出来的,“战前在仰光如果一个人不会说印地语,就无法生活”。(注:Khin Maung Kyi,“India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