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埋敷设过河管线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直埋敷设过河管线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敷设市政管线常常会涉及到横穿河床的情形,采用的方法也由于施工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如随桥敷设、架设管桥和直埋敷设等。本文主要结合曾做过的工程案例,对直埋敷设过河管线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施工类似工程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直埋;过河;要点;分析
在河床上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处理过河管线时,在管沟开挖、管基施工、防水等环节上比地表直埋施工有着更高的要求,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在施工季节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工期允许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枯水季节时施工,这时河床水位较低、围堰截流难度不大、产生的费用也小。在工程实践中施工的主要内容有:构筑围堰、降排水、沟槽开挖、管线敷设和功能性试验。现就结合曾施工过的一排水管工程案例,对其中所涉及的主要技术环节做一些探讨。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中施工的河道属于典型的季节型河流,雨季时河床水位常暴涨暴落且流速较大,根据所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获知,河床枯水季节时水面宽约40.6m。雨季时随着水位的升高水面逐渐变宽,双岸漫滩可达120m,常年水域水深为1-3m左右,河床断面较为顺直,坡降不太大,主要由粗细沙、砾石和粘土层组成,其中粘土层的厚度较深(2-3m)。施工管段全长为108m,入河口采用倒虹井,考虑到河床基底的承载力不足和局部抗冲涮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加强措施,采用松木挤密桩加22cm厚的混凝土基础。施工管道为双排Φ826x8mm的螺旋焊接钢管,采用“两底三面”的IPN8710内防腐和“三油两布”的环氧煤沥青外防腐措施,施工主要技术要点为:(1)、围堰与降排水;(2)、放坡挖槽;(3)、管基不均匀沉降;(4)、下管与管道施焊
2 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围堰与降排水
该工程施工期间水深为1.5m左右,开工前先在施工断面河段的上游修筑一道围堰,进行阻水和导流,再在下游修筑一道围堰以阻隔回水进入施工区域。围堰采用双层土袋围堰,围堰顶宽为2.3m,堰顶高出水面0.7m,土袋装土量为袋容量的1/2,上下和内外层相互错缝搭接,堆码密实、平稳。土袋中间填筑粘性土,在外层土袋与填土之间设置第一层彩条布防水层,在两层土袋之间设置第二层彩条布防水层,彩条布下部用土袋压紧,以达到防渗目的。堰外边坡为1:1.5,堰内边坡为1:0.75,坡脚距基坑顶边为3.0m。由于河床槽底有较厚的粘土层,为增强围堰的稳定性,围堰内侧还应施打两排300#槽型钢桩,桩深5米,桩净距为0.5m,采用机械静力压桩,桩入土深度为3.0m。此外,由于纵向拉槽开挖长度达到108m,开挖深度达到6.5m,且处于河道中,地下水受河床地表水流的高水头补给影响,水位高、水量大,降水深度比较深,为确保沟槽施工的顺利进行,决定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并进行双排线状井点平面布置,井点设在地下水水流的上下游两侧。同时,为防止井点漏气,井点管距离槽壁的距离应大于1.5m。根据施工降水的要求,井点管埋深应满足下列要求:H≥H1+h+IL+0.2
H ―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至槽底的最小距离,应≥500mm
H1―井点管埋设面至槽底的距离(m)
I ―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为1/10,线状井点为1/3~1/4
L ―井点管至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水平距离,环状或双排井点时为井点管至沟槽中心底的距离,单排井点时为井点管至沟槽对侧底的距离。
2.2 放坡挖槽
管道施工前,应对施工范围内的河道地形进行校测。设置在河道两岸的管道中线控制桩及临时水准点,每侧不应少于2个,应设在稳固地段和便于观测的位置,并在施工期间采取保护措施。沟槽槽底宽度应根据管径的大小、埋深、放坡坡度、施工工艺等确定,当管径不大于50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宜小于300mm;当管径大于50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宜小于400mm。本工程管径为820mm,放坡坡度为1:0.75,因而管道每边净宽取500mm,槽基底宽定为2m,采用横排撑板进行开挖支护,撑板应随挖土及时支撑,由于开挖土层主要为软土,首次支设撑头档板的开挖深度的一般不得超过1.0m,支撑与开挖应交替进行,修边后应立即撑板,支撑深度一般不宜超过0.8m;管顶上的支撑与管顶净距离不小于20cm;支撑采用直径大于Φ200mm的原木,横列档板应水平放置,板缝应严密,撑头应支设在工字钢或槽钢撑柱上(见施工剖面图),撑柱的水平间距不大于3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头档撑柱距离地面应为0.6-0.8m;为防止地表水流入沟槽,应在上槽口两边挖截水沟或用土填筑挡水堰;为防止塌方,挖土堆放距离沟槽边不得小于2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2.3 管基不均匀沉降
对于浅层软粘土土质的河床基础,为防止施工后管基的不均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