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诗经》各类题材中蕴含周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诗经》各类题材中蕴含周文化

论《诗经》各类题材中蕴含周文化   摘 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因而堪称是解读周文化的活化石。本文试从微观的文本角度,分析《诗经》婚恋诗、农事诗、宴饮诗、颂扬诗、怨刺诗等各类题材所折射出的周文化,并探究《诗经》思想创作与周代礼乐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诗经》 题材 周文化 一、婚恋诗与周文化 婚恋诗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因为男女之情的主题在演奏时最具和顺、和敬、和亲人际关系的功效,因而也最适合周代礼乐文化对和合效果的追求。因此,在创作、采集、编订的过程中,婚恋诗占有特殊的优势和地位。同时,婚恋诗还展现出不少周代的婚俗和社会风气。 周礼的婚俗在《唐风 《卫风现象较普遍,甚至包括宋桓夫人、卫庄姜等贵族妇女。但与此同时,周礼对于被休妇女的命运安排较为宽容,允许她们合法再嫁,典型者如秦穆公将自己被休的女儿怀嬴改嫁给晋公子重耳为妾。可见,周礼注重“和”,对于婚恋中的对立矛盾,都有可以通融的规定。 贵族的婚恋诗则不像平民那么活泼生动,不可避免地染上“政治联姻”的色彩。比如迁居岐周的古公?父,“爰及姜女,聿来胥宇”,[1]402一到岐下就与当地羌族姜姓女子结婚,借此寻求联盟和族群利益。 二、农事诗与周文化 从周族史诗《周颂的后稷,已经懂得耕种时需要选好良种、除草护苗。而古公?父迁居岐周后,摆脱了先前戎狄游牧文化对本族农耕文化的影响,营造了稳定、和平的农业发展环境。《周颂“载获济济,有实有积,万亿及秭”[1]520的记载,虽然周代以10万为1亿,但仍可见当时农业收获的繁盛。 《周颂》中的《噫嘻》和《臣工》则记载了周王的籍田典礼,在春天象征性地率先劳作并祭祀土神、谷神,体现出周文化对以农立邦的重视。而最负盛名的农事诗《豳风西周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过程,反映周文化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关系。 农耕文化显然依赖稳定的政治、地理、政治环境,“和则可大,乐则可久”,[2]自然“和乐”就成为周公制礼作乐的终极追求。 三、宴饮诗与周文化 中国历来不像西方那样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像印度那般重视“人与精神”的关系,唯独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反映人与人之间交流来往的宴饮诗也就显得重要。 虽然周代吸取殷商灭亡教训,周公禁止周人酗酒,礼制有君臣小宴“三爵为度”[3]的细致要求,但宴饮仍是贵族们联络宗族感情、维护宗法秩序的重要方式。例如《小雅 周王也有许多宴饮诸侯的诗,如《小雅》中的《湛露》、《彤弓》、《廖萧》,从中可见:屏卫周室的诸侯们在尽朝见义务时,周王与诸侯一起共祭祖先,并在祭完祖庙后,进入庙后的“寝”继续宴饮。这表明周王重视维护血脉亲情的纽带,从仪式上强调宗法制的大宗祖先,并用最后的宴饮来“和合”各位姬姓公族兄弟和异姓姻亲,也即“和合”了“家天下”的周王朝。 四、 颂扬诗与周文化 除了周族史诗外,颂诗中赞美的对象多为文王、武王,而称颂的重点都在于“德”。从《清庙》、《维天之命》、《维清》、《我将》、《载见》等诗中可以看出:文王的德体现在宽容慎罚、礼贤下士、团结内部、提倡仁德。“维清缉熙,文王之典”,[1]497诗中认为周初政治的清明,是因为武王、周公、成王都遵行文王之典,实行德政。 而周公礼乐文化重视“德”,也出于为周族统治合法性证明的需要:周族以小邦灭得天命的大邦殷,岂非有违逆天命之嫌?对此,周人强调以德配天,“皇天无亲,唯德是辅”,[4]从而为周朝的统治正名。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因而认为,周人不同于中国其他君权神授、重视出身的观念,而是在天命论里融合了道德标准。 五、怨刺诗与周文化 怨刺诗多出现在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的东周时期。怨刺内容丰富多样:不满政治黑暗、贵族淫乱、赋税繁重,也有小官与没落贵族的不得志。《魏风“士”族的贫穷困窘,沦落到只能摘园中的桃、枣充饥,展现出东周井田制开始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土地领主们失去劳动力而没落的下场。 《邶风?风 久役不归、思乡怀人的怨刺诗也为数不少,且是此类题材中最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的成分,富有艺术感染力。如《小雅族的强调有关,它使人们对自身的亲属及家园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依赖感。 《小雅?》等诗则控诉了黑暗政治导致的国弱民困。《召南 六、小结 总而言之,《诗经》在创作、采诗、编诗时深受周文化思想的影响,是周文化的传承载体。而周文化的主要内涵则体现于“礼乐文化”:礼主分、乐主和,礼是外在的强制、乐是内在的修养与教化。这种礼乐文明实行的经济与政治基础分别是井田制、以农立邦和分封宗法制。具体到外在,周文化在《诗经》中突出地表现了对“孝”、“德”、“和合”的强调与追求。 参考文献 [1] 诗经[M].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