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陵墓神道中石象雕刻艺术
陵墓神道中石象雕刻艺术 摘要:陵园石雕是帝王陵与贵族墓茔域中设置的神道石雕像,古称石象生,意为“象征生命”,基于古代生命永恒的传统墓葬观念。作为帝王陵常用的石雕,石象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有其特有的雕刻艺术。
关键词:陵墓;石象;雕刻艺术;动物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他们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因而盛行厚葬。他们生前花巨资修建陵墓,不但在地下修筑了巨大的墓室,还在地上修建了豪华的建筑,并且在墓前设置了显示权威与地位的神道石像。石象作为帝王陵寝常用的石雕,烙下了不同时代的印记。
1中国大象的分布
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早在青铜时代,大象就广泛地分布在我国的土地上。但随着气候带的变化,大象的分布北界限逐渐出现南移,大象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唐朝时,大象只在我国南方地区生息繁衍。我国境内亚洲象现分布于云南省南部。①
2佛教中的大象
大象在佛教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与佛教的诞生之地印度是产象之国有很大关系。在佛教中,白象是佛主释迦牟尼的象征。释迦摩尼入母胎时,即化作白象形。大象除了是释迦摩尼的直接画身外,还被广泛用于菩萨的坐骑之中。普贤菩萨的座骑就是象。
3陵墓雕刻――象
早在西汉时,大象作为一种异域兽类同珠宝、皮毛、瓜果、马匹等一起传入中围。西汉茂陵汉武帝的陪葬墓霍去病墓是我国最早的陵前设置石兽的墓。霍去病是西汉时期卓越的青年军事家,多次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王朝的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汉武帝在茂陵旁为霍去病修建了以他战斗过的祁连山为形状的大型墓冢,为纪念和表彰他的赫赫战功,但这与之后神道两旁陈列石人、石兽意义并不相同。墓冢周围列置多种巨石雕刻,跃马、卧马、卧虎、卧象、卧牛、卧猪、鱼、蟾、蛙、翁仲、怪兽食羊、力士抱熊、马踏匈奴等石刻。其中卧象(长1.89米,高1.03 米, 宽0.58米)②,腹朝地,长鼻垂于左足上。石雕采用循石造型的手法,简略细节,着重表现轮廓和力,注重整体形似,以表现特征为度,省略细节,没有作过多的雕镂刻饰,风格质朴古拙。③鲁迅先生说:“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霍去病石刻大有我国传统画的写实手法,使作品即浑厚有力,高度概括,惟妙惟肖,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辉煌杰作。东汉帝陵神道石象以洛阳东汉光武帝原陵为代表,现存一神道石象,高3.2米,身长3.4米,宽约1.1米,整个身体全身滚圆,呈现行走状。小眼机警地观察前方,清晰的眼睫毛线条,象牙伸出,夹着象鼻,两只大耳张开如扇面。颈部和后腿有质感很强的皱皮。下垂的象鼻和小尾残断。④东汉陵墓神道石雕在雕塑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霍去病墓石雕审石造型和形象概括的特点。魏晋时代由于废弃了陵寝制度,墓前不设石刻,没有石像生。北魏开始恢复陵寝制度,在墓前设置石刻,但数量不多。南朝帝王陵墓葬于南京及郊区,有石辟邪、石麒麟,没有石象。
唐代是中国古代帝陵石雕列置制度的确立时期。人臣神道石像生与帝陵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并截然不同。但均没有设置石象。宋陵石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是宋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宋陵石像生比唐陵多石象。宋陵神道出现石象、驯象人并且序位仅次于石柱,整个石像生排列顺序,同皇帝生前出行的仪仗行列基本相同。永熙陵的石象,褥的两端用浮雕手法雕有怪兽搏斗图。石象的面额有髻勒。永定陵的石象巨大,象座周围刻有牡丹缠枝花纹,底座正面缠枝牡丹花中雕有一对身似鹿, 头顶肉芝的瑞兽,这在宋陵雕刻中仅此唯一。永昭、永厚陵的石象,在莲花橙下都有一走兽。在雕刻技法上,宋陵石雕的形体多为圆雕。石象的带形边饰均采用“剔地起突”的雕镌手法。雕刻部位纹饰高高突起在石面上,参差错落,雕刻最高点不在一个平面上。雕刻的各部位有空间感和立体感,有突出、有交叠。这种方法现代称为高浮雕或半圆雕。还有一种“压地隐起”的雕刻手法,类似于现代的浅浮雕。这种雕刻纹饰突起少,深浅相差小,比较平均,有一定的深度感,隐约间会有圆润的立体花纹。永熙、永厚陵石象象背鞯褥上的怪兽和小熊就采用这中手法。⑤宋陵石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陵的石雕各有特色。早期宋陵石雕继承了唐代气魄雄伟,刀法简练,又受到了佛教雕塑和绘画的影响,简中求精,实中有虚,在意整体也注重局部,注重形神兼备。⑥中期是由早期向晚期的过渡,也是宋陵石雕风格的形成时期。 晚期雕刻艺术完全趋于成熟。永裕陵,永泰陵石雕是宋陵石雕最为突出的艺术精品。这个时期的动物雕刻,除了以前的注意动势与细部刻划以外,也注意到神韵、风韵的表达。永泰陵石象眼眶的皱纹等细节刻划都非常细腻,连辔勒形成的皮肤凹陷都有生动的表现,使大象温驯朴厚的性情更为突出。南宋时期,因为“权宜择地攒殡”暂寄的措意,加上南宋的国势比之北宋更加萎靡不振,所以,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