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论十五 古书注释
(一)汉代注释兴起的原因 1.语言的发展演变 由于语言发展,先秦的文献到了汉代人们已经不能完全看懂了. 2.尊儒读经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设置五经(易、书、诗、仪礼、春秋)博士。 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 《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用古文写成的经书,古今文之争 . 3.抢救古籍 汉代广开献书、采书之门。 (二)汉注的基本体例: 1.传注体——传、注、笺 传zhuàn是传述的意思。西汉的“传”主要是一种通论式的文字,大抵陈述经文大意,补以事实等。到了东汉,“传”才注重字、词、句的注释,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训诂式的文字。如《春秋》有左氏传、谷梁传、公羊传等;《诗经》有齐后氏传、齐孙氏传、韩外传、毛诗传。 注註唐·贾公彦《仪礼疏》云:“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 注主要解释词语。 注释古书称“注”始于东汉学者郑玄。 郑氏遍注诸经,如《仪礼注》、《周官注》、《礼记注》、《论语注》、《孝经注》、《孟子注》等。 受郑氏影响,其后有的学者也称自己对古书的注释为“注”,如高诱的《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等。 笺jiān”《说文》:“笺,表识书也。”即表明记识书意。 笺始于郑玄。 笺主要是对前人注释所作的补充和订正。 郑氏解《诗经》,以《毛传》为根据,或是补充、订正,或是发挥、阐明,不与《毛传》相混杂,称为《诗笺》。 传、注、笺这几种体例,主要是用以解释古书正文的,一般称作传注体。 2.章句体 其特点是着重于串讲和提示文意。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 王逸的《楚辞章句》,赵歧的《孟子章句》。 赵歧的《孟子章句》,每章注释之后都明言“章指”:如:《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章,赵歧注:“章指:言治国之道,明当以仁义为名,然后上下和亲,君臣集穆,天经地义,不易之道,故以建篇立始也。 章句与传注不同: 传注解释、疏通古书的字句,一般比较简明;而章句分析古书中全句或全章的大意,往往离开文字的注释空发议论,多琐碎繁杂,动辄数万言。 3.义疏体(不是汉代产生的形式) 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 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疏又叫正义,细言之官修的称正义,私修的叫疏。 见P612《十三经注疏》。 4.集解(集注﹑集释)体(不是汉代产生的形式) 在同一本古书下有各家注释。P614 (三)汉注的范围和特点 以儒家经典为主,除此之外,西汉学者仅对《老子》一书作过注解,因为汉代初年皇帝崇尚黄老之学. 东汉的范围有所扩大,除儒家经典和《老子》外,《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吕氏春秋》、《楚辞》等都有学者作注。 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四)汉代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高诱,王逸 二.古书注释的内容 (一)解释词义 古今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和词义的变化上。阅读古 书,首先遇到的便是识字解词。对古书词义的解释,例如: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毛传》:“遵,循也;汝,水名也;坟,大防也。” (二)疏通文句,串讲文意 古书传注中的一些译文和串讲,便属此类。如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德。” 《郑笺》:“不肯施德于我。”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郑笺》:“言己心志坚平,过于石席。” (三)阐明章旨 章旨,又作章指,指诗文篇章的大旨,即我 们今天所说的段落大意。 古书注释中,阐明章旨能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清 楚。使读者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如: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田畯至喜。” 《郑笺》:“此章陈人以衣食为急。” 郑玄说此章陈述人们以吃饭、穿衣为急务。 另外还有分析句读、提示语法、说明修辞表达方 式、诠释典故成语、校勘文字等。 三、古注的常用术语: (一)直接解释 1.曰﹑为﹑谓之: 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 “解释语+ ‘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 “豕一岁曰豵(zōng)”,“豵”是被解释语. 2.谓 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 “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