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多糖提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腥草多糖提取

目 录 1 前言 1 1.1 .1 鱼腥草的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2 1.1.2 鱼腥草的生物学特性 5 1.1.3 鱼腥草的营养价值 5 1.1.4 鱼腥草的药理功能 5 1.1.5 鱼腥草多糖提取技术的进展 8 2 材料和方法 12 2.1.1 材料 12 2.1.2 仪器与设备 12 2.1.3 主要试剂 12 2.2 实验方法 12 2.2.1鱼腥草多糖提取的工艺流程 15 2.2.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15 2.2.3鱼腥草多糖的测定 15 3结果与分析 3.1水浸提 3.1.1不同的料液比对鱼腥草叶多糖提取的影响 15 3.1.2不同的温度对鱼腥草叶多糖提取的影响 15 3.1.3 不同的时间对鱼腥草叶多糖提取的影响 16 3.1.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16 3.2微波辅助水浸提 17 3.2.1 微波功率对鱼腥草多糖提取的影响 18 3.2.2 微波处理时间对鱼腥草多糖提取的影响 18 3.2.3 料液比鱼腥草多糖提取的影响 18 3.3最佳条件验证 4 结果与结论 19 5 参考文献 19 6 致谢 20 鱼腥草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王 明 (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以水为提取剂,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鱼腥草多糖的工艺,得到了微波辅助提取鱼腥草多糖的最佳条件工艺条件:料液比1:25,微波处理2min,微波功率450W;然后进行水浸提,提取温度为80℃,2.5h,此时鱼腥草多糖的得率为4.240% 关键词:鱼腥草 ; 水浸提; 微波 ; 多糖 Abstract: taking water as the extraction agents,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studied material.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olysaccharides,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herbahouttuyniae obtained polysaccharides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the process conditions: liquid materials, microwave processing than mighty power of microwave 450W; 2min, Then leach lif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for 80 ℃, 2.5 h, at the rate of h. cordata polysaccharides for 4.240% Keywords: chameleon ,Water baptism mention, Microwave, polysaccharide 1前言 1.1鱼腥草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鱼腥草为三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 挥发油成分( 鱼腥草素) 研究 鱼腥草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对鱼腥草挥发油有效成分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 其检测方法多是采取气相色谱和薄层层析分析手段[ 8, 10~11] 。鱼腥草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鲜草所含抗菌有效成分挥发油主要是鱼腥草素, 即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edehyde) 、月桂(Lauric aldehyde) 、甲基正壬基酮(Meehyl-nonylketone ) 、癸酸(Capricaid ) 等。早在1921 年国外报道过鱼腥草含有癸醛、月桂醛及甲壬酮等成分。1952 年有人用水蒸汽蒸馏法自鱼腥草中提取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