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年物理高考命题 最后冲刺热点预测 17--45(题题有详细解析).doc

2014年物理高考命题 最后冲刺热点预测 17--45(题题有详细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物理高考命题 最后冲刺热点预测 17--45(题题有详细解析)

2009年物理高考命题最后冲刺热点预测17――45 (题题有详细解析) 17、【命制试题】 如下图是我国“嫦娥一号”发射及绕月简图,设下图中卫星是逆时针方向运动的,阅读如下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并获得成功,卫星的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了约600公里。卫星的变轨,顾名思义就是改变飞行器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受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卫星往往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先行过渡。在地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选择合适时机向卫星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令,通过一定的推力改变卫星的运行速度,达到改变卫星运行轨道的目的。 增大,而此时地球与卫星之间的引力不变化,即----向心力不足做离心运动,“嫦娥一号”到绕地24小时的轨道上运行。同理到达预定时间在近地点加速到绕地48小时轨道上运行,第四次变轨指的是最后一次在近地点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奔月。通过上述分析知B正确。 卫星在绕月12小时轨道上运行时,到达近月点处,应该是向前喷气,据反冲现象得速度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减小,而此时地球与卫星之间的引力不变化,即----,引力大于运动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达到此条件,物体就要离开原来的轨迹向内部做向心运动,“嫦娥一号”到绕月3.5小时的轨道上运行。同理到达预定时间在近月点减速到绕月127分钟轨道上圆周动,通过上述分析知D正确。 18、【命制试题】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圈所用的时间为25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出的量有( ) A.质量与质量之比B.密度与密度之比 C.神舟”六号质量与嫦娥一号质量之比 D.神舟”六号运动速度与嫦娥一号速度之比 【试题立意】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运用数学知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处理相关问题。 【详细解析】 对于信息题,不少学生解题时往往大致看一下题目后,觉得这种题从没有见过主失去信心,从而不愿意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或者在没有明确题意的情况下,草率完成题目。其实这类题目往往是“大帽子”吓人。帽子底下仍是学生熟悉的老面孔。解答信息题的正确方法是:仔细阅读,明确题意,弄清原理,善于提取题中的有用信息。 本题中的信息有:(1)仅能用题中的数据;(2)是近地(或月)表面环绕,轨道半径与星球的半径相等; 对于A: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比值 不知道地球、月球半径 ,因此不可求。 同理对于B: 上述两个周期是已知的,因此B可求得。 对于C,只有中心天体的质量才可能求出,而“神舟”六号质量与嫦娥一号质量物体A、B、C静止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动物体A、B、C,所得的加速度a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对应的直线甲、乙、丙所示,,其中甲、乙两直线平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 ①、μaμb , μaμc ②、μaμb , μaμc ③、ma=mb 、 mc ma ④、ma=mb、ma mc A、① ④ B、② ④ C、①③ D、②③ 【试题立意】 本题涉及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的牛顿第二定律及第四章的平衡条件等知识内容,考查了考生提取图象信息、处理图象信息的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2007年与2008年的“高考大纲”后附的样题(第40题)中都有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试题出现,并且出现了a-F图象。 【详细解析】 分析由二力平衡得,图象横轴截距表示此时拉力等于对应的摩擦力,即有 Fa=μamag Fb=μbmbg FC=μcmcg 且有Fa Fb FC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即有纵轴截距(F=0)表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 斜率k=1/m., 易得:ma=mb、ma mc μaμb=μc 因此选择B。 20、【命制试题】 某同学在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分别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20分度)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与摆球的直径d,下面各图片中读数正确的是( BC) 【详细解析】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