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题纲
PINGDINGSHAN UNIVERSITY毕业论文提纲水足迹视角下题 目:河南省作物的需水满足度研究院(系):旅游与规划学院专业年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14级姓 名: 魏康宁 学 号: 141550107 指导教师: 鲁 迪 教授 2017年11月03日1引言1.1 研究背景1.2国内外研究进展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4研究内容框架和技术路线1.4.1 研究方法1.4.2 内容框架1.4.3技术路线2 原理与方法2.1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2.1.1 作物生育期及需水特征2.1.2 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2.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2.3 数学模型2.3.1分地区水资源平衡模型2.3.2主要农作物需水模型2.3.3水足迹模型2.3.4水资源供需耦合模型3 实证研究3.1 研究区概况3.2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时空分布3.2.1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3.2.2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3.3 年份和典型月份降水特征3.3.1 河南省各地区降水量表3.3.2 年份和典型月份降水空间表达3.4河南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分析3.4.1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表3.4.2 河南省各地区年份和典型月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估算3.5河南省单位产量的主要农作物水足迹分析3.5.1河南省单位产量的主要农作物的蓝水足迹3.5.2河南省单位产量的主要农作物的绿水足迹3.6需水满足度分析3.6.1 河南省各地区年份和典型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3.6.2 河南省各地区农业用水量3.6.3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供水状况3.6.4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需水满足度4 结果分析4.1 研究结果4.2 研究不足5 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5.2 措施建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Kang Y, Khan S,Ma X.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crop yield,crop water productivity and food security-A review[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9,19:1665-1674.[2] World water counsil. World water vision[M].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 [3] Hoekstra A Y, ChapagainAK. Water footprints of nations: Water use by people a function of their consumption pattern[J]. Water Resour Manage,2007,10(21): 35-48. [4] Wallace J S, Gregory P J. 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use in food production systems [J]. Water resources and food production,2002,64(4):363-375. [5] Thomas A. Agricultural irrigationdemand under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in China[J].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2008,60(3-4):306-326.[6] 汤奇成,张捷斌,等.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02,(03):327-332. [7] 刘晓英,李玉中,郝卫平.华北主要作物需水量近50年变化趋势及原因[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155-159. [8] 马辉杰,高剑华.河北省冬小麦水分亏缺量的变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11, 26(S1): 20-26. [9] 王新华,龚爱民,郭美华,等.玉溪市生产耗水量与水足迹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0,(03):409-412. [10] 杜国明,刘彦随,刘阁.黑龙江省近3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究2014,35(05):519-524.[11] 刘民士,刘晓双,侯兰功.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安徽省水资源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 23(02):220-2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