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

打破被复习,引入主动性 ——高三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   【内容摘要】认知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者于学习过程的内在动机,即“有意义”构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者于学习过程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合二为一表明: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自我探究、发展”为本,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在“核心知识或基本方法”上,思考学生是怎样习得相应数学知识与方法,通过课堂上的“思维对话”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在高三数学教学中,除了把握“应试”的功能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多给学生“主动识别”的时空,多给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主动归纳”的平台,打破高三学生“被复习”的怪圈,引入“主动性”学习模式,为学生的思维指向、领航、添翼.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智慧的激情. 【关键词】高三复习 主动性 思维能力 在高三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质疑:“再难的问题,老师讲过学生会感觉不难,而没讲过的,再简单也难”,或 “即便讲过练过,学生也不一定会,而没讲没练过,学生一定不会”.故而在高三的课堂上,“教师上课拼命讲,学生课后拼命做,可是成绩仍提不上”.尤如一个怪圈,不少师生在圈内煎熬与挣扎. 大家知道:高三数学教学,就师生来说,都是一种经历.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得少,即学生本应该“亲身经历”的过程,常常被教师“独揽”而失去了“主动性”的欲望与机会.慢慢就不会“思考”了(当然,这与在高一高二学习的体验也很相关).于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效能呢?怎样才能破解上述“质疑”形成的“被复习”的怪圈呢?以笔者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用一句流行、时尚的话来说:适时地引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被复习”程度可降至最低,甚至完全有可能被打破!本文以自己高三课堂教学的体验与对教育的感悟,谈一点“如何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性’,为学生的思维指向、领航、添翼”,借以对高三课堂教学的反思,抛砖引玉,与同仁们共勉. 一、多给学生“主动识别”的时空,为学生的思维定位指向 众所周知,高三学生已不再是“全然不知”,但又不是全体学生“全知”.对于基础概念的“梳理”,在课堂上是教师进行“系统呈现”,还是让学生在问题中“主动识别”呢?我们清楚:梳理的目的是为强化“印象”,利于甄别.在问题中甄别,在甄别中积聚,让原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在被“激活”的同时,自动地在“核心概念或基本方法”上积聚.这样的“积聚”与机械的“罗列或排序”相比,显然更能实现高三复习的教学目标:“重过程,也重结果”.于是,我尝试着在基础概念“梳理”上,以“问题”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于问题中“主动识别”——核心概念与方法! 【案例1】《立体几何》复习的第一课时教学片断,其设计意图是考虑到高三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于是用高考真题为“问题”中心,让学生在问题甄别中,自我发现“原有认知”的缺陷,自我感悟修复(即复习)要点,主动复习. 题1:(2010浙江理6)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A)如果平面⊥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  (B)如果平面不垂直于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C)如果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那么⊥平面  (D)如果平面⊥平面,那么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 题3:(辽宁理8)。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AC⊥SB (B)AB∥平面SCD (C)SA与平面SBD所成的角等于SC与平面SBD所成的角 (D)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A所成的角 教学片断实录:(课堂练习5分钟) 师:面对如此高考题,你有什么好的解决策略吗? 生1:演示法,用我们手边的学习工具,演示问题含义,即可秒杀它!比如……. 生2:画一个简单图形,当然,最好是看看模型,比如教室这个空间中的点线面. 师:说得不错,你们这些策略与问题表达方式有区别吗,这里都有哪些表达方式,应该注意什么? 生1:题1、2用的是符号语言,我们应该多用模型或演示,让它们还原到“图象”语言中去. 生3:问题怎样表述,不是很关键,如题3就给出的是图形,合理地开发用好图才是根本. 师:是的,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仅给我们的解决策略带来稍许变化,习惯熟悉了就好.不过,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利用,却不能只是追求一个正确选项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错,为什么会在此出题?其它选项对我们复习有价值吗?比如题1选项C,题2选项D,还有C? 生3:题1答案选择B,而其它选项都是我们易错的地方.如选项C,由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