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敢于创新为前提、乐于创新为保证、善于创新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思路。即: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还要使学生感受到创新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还要让学生敢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人才,而人才就要靠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活动课程的发展和规范。它是让小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年龄、客观条件具体安排,加强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我们在开展《我为校园环境做贡献》活动时,学生针对校园现有的环境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是开放的。教师特意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校园现有资源,和学生一起走出狭小的课堂空间,找到校园环境管理员做调查,到花卉种植员处去采访,上图书室查阅书籍,去机房上网搜集信息等。在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之后,我有意提出:“你们现在有什么‘高招’来进一步改善我校的校园环境呢?”这个问题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热烈地讨论,大家分别做出了以下几种设想:
①选几种花色多,花期长的花卉推荐给学校花卉管理员。
②在有草坪的地方立下标牌,防止践踏草坪。
③发放宣传单,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④和校长谈话,解决实际问题。
⑤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认领小树。
⑥给校内的树木戴上“身份证”,让全体同学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⑥做个分类垃圾箱,并向管理人员推荐我们的垃圾箱。
我们逐一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实施,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实施过程中,大家想别人之不想,能别人之不能,不断推陈出新。像树木的“身份证”采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材料制成;草坪标牌上的警示语不简单重复别人用过的,而是自己编写更温馨的话语,如:“小草有一颗爱心,你呢?”、“绿草青青,爱意浓浓”、“献出一份爱心,回报一片绿荫”等;发放的宣传单,纸张颜色鲜艳,并付有回执单,邀请全校师生加入我们的环保行动。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从学校校长到一年级的小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我们的活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实践的“异”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让我们真切地品位到成功快乐。
3、实践中求“勤”,磨砺创新精神。
创新的过程是艰辛的,它的成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在不断的反复实践中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化腐朽为神奇。
在《文明小使者》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后,准备向不文明陋习宣战了。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各小组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个小组准备用同学们常随手丢弃的塑料饮料瓶、塑料袋制成一些可实用、欣赏的小物品进行展示,用来提醒大家,塑料制品是一种在泥土中不易分解的物品,最好拒绝使用,如果不得已要用,也要多次重复使用。他们的方案很有新意,但实施过程却并不是那么轻松,其间他们几次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告诉我:“老师,我们现在想不出塑料制品还能再次做些什么。”我鼓励他们:“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3000多次,我们暂时的困难不算什么,只要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实践,相信你们肯定能想出更多方案来。” 果真不出所料,在几次反复实践之后,终于“柳暗花明”。他们向同学们展示了塑料袋风筝、塑料漏斗、塑料不倒翁、塑料礼品花、彩色塑料毽子等。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成功使我们更加确信“勤”是驶向成功彼岸的帆,是创新路上的良师益友,有了这它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闯过。
结论:
?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要把它落实在日常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教师应该把讲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在课堂上实现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提倡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善想,养成想问题、提问题的习惯。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要改变课堂中单一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形式,让学生动手做做、画画、摆摆,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