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36卷 第 6期 化 工 技 术 与 开 发 Vo1.36 NO.6
2007年 6月 Technology DevelopmentofChemicalIndustry Jun.2007
高吸盐水型树脂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张丙华 ,任雪峰
(1.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东营 257061;2.东营市供热管理处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 要:以( )2S2O8和N~_r-IS3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丙烯酸钠一丙烯酰胺一疏水单体共
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聚合浓度、单体含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共聚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单体聚合浓度为 30%,丙烯酰胺、丙烯酸与疏水单体的质量 比为 6.7:9:l,丙烯酸中和度 80%,引发剂用量
0.25%时,该聚合物吸水率、耐盐性最好。
关键词:高吸水树脂;疏水单体;合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Q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9905(2007)06—0004—03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功能性高分子 1.4 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测定
材料,它的吸水率可达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但很 称取一定量的干燥产物,放于烧杯中,再加入待
多高吸水树脂吸盐水能力较差。本实验除丙烯酸钠 吸收介质。待吸液饱和后,用尼龙布滤去游离介质,
外还引入了一种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和一种阳离子 称其重量,用下列公式计算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
单体即疏水单体,旨在能在所得的高分子链上引入 率[2]:
不同的亲水基团并引入耐盐性链段,以提高吸水树 Q/g·g一 :(w1一w0)/w0 (1)
脂的耐盐能力,同时还对影响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 式中: 、 一分别为吸液前后的重量,g。
因素进行了讨论。
2 结果与讨论
1 实验部分
2.1 单体浓度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
1.1 实验试剂 水溶液聚合反应中,若单体浓度太低,活性中心
丙烯酰胺 ( ,化学纯)、丙烯酸(AA,化学纯)、 少,导致产物的分子量低,交联度也较低,吸水率低;
疏水单体 (--甲基烯丙基十八烷基氯化铵,工业级)、 单体浓度太高,聚合过程中,热量难以及时放出,反
氢氧化钠 (分析纯)、过硫酸铵(分析纯)、亚硫酸氢钠 应过快,聚合物分子量也不高,吸水率也较低。由图
(分析纯)。 1可以看出,单体浓度在 30%左右时树脂吸蒸馏水
1.2 高吸水树脂的合成 率和吸盐水率(5%的NaC1溶液;其中1号曲线表示
在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然后加入 树脂吸蒸馏水率,2号曲线表示树脂吸盐水率,下
疏 水 单 体,待 其 溶 解 后,再 加 入 丙 烯 酸 同)皆达到最大。
(CH2=CHCK~H ),用碱 (NaOH)中和丙烯酸,随
后加入丙烯酰胺 (CH2~CHCONH2)。待所有单 锄
盎
体溶解完全后,通氮气30rain后再加入氧化还原引 \
潞
发剂过硫酸铵 [(NH2)2S208]和亚硫酸氢钠 (NaH. 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