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瑶池之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越千年的瑶池之花   天山天池西王母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从上古神话、《山海经》时代开始,西王母被想象成一位半人半兽,法力无边的形象。到《穆天子传》《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等典籍记载时期,西王母演化为部族女首领、女仙领袖。《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王母瑶池宴乐,西王母歌曰“我惟帝女”。可见其身份俨然天帝之女,不二女王。汉初,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西王母已成掌管不死之药的大仙。汉时民间,西王母已演化成赐福、赐寿、赐子、化险为夷的女仙首领。统治阶级力求长生不死,敬崇西王母,有专门的祭祀之礼,并且正式规定各地方祭祀西王母,民间祭祀西王母的习俗更盛。《汉书?哀帝记》《汉书?五行记》以及《搜神记》等书中都记载了民间祭祀西王母之礼,聚会歌舞,以求不死,颇为隆重。   汉代西王母民间信仰达到了鼎盛阶段。西王母文化在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背景下,逐步完善。东汉时期,道教产生,西王母文化迎来宗教化、神圣化时期。经汉唐进一步发展壮大,西王母成为道教主神,与东王公共理阴阳二气;女仙首领,管理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的名籍;成为名副其实的仙国第一夫人。瑶池被不断丰富,成为西王母召开蟠桃盛宴的人间花园,人神共同向往的人间仙境。   唐代,?O立瑶池都督府、北庭都护府,瑶池成为中原王朝高度关注的地方,同样地方文化也获得了更多与内地交流、融汇的机遇。此时,在诗词、志怪小说中,西王母、瑶池有了更加多样的表达形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加宽泛。   金、元时期,因道教全真派首领丘处机到来,兴建铁瓦寺,使得天池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化交流、传播空间,西王母道教文化具象化,并为民间信仰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之后,娘娘庙、龙王祠、太虚阁、居仙阁、山神庙等观庙兴盛,直至清代、民国年间,天山天池已成为新疆道教中心、文化聚集地,道士、文人以能到瑶池一睹仙境为人生幸事。西王母道教文化在阜康及周边广泛传播,并扩散影响到奇台、巴里坤、伊犁等地。   清末民国年间,阜康有大小庙宇四五十座,县城城隍庙会、滋泥泉子娘娘庙会、水磨河药王庙会、头宫龙王庙会兴盛一时,西王母道教文化也广为流传。此时,天池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瑶池仙境,在道界声名盛隆。口内的道人,特别是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地的道士,视朝觐瑶池为梦想,因而,天池上的海台大庙(铁瓦寺)在乌鲁木齐春风巷设立“博格达公所”,备有车辆、马匹、向导和辎重,专门为四方道僧上天池提供方便。在阜康三工河谷口,建有道人庄子,成为朝圣路上的驿站,接待道僧。   在民间,因西王母瑶池藏于深山,成为秘境。加之路途艰险,高深神秘,不敢、不能轻易涉足,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前往,危重急险时消病祛灾,求医问药时,才不畏艰险,冒险前去。每年山下各类庙会,海子上的道士都会以各种形式隆重出席,或念经做法,或赶着脖子上挂着“天池神鹿”招牌的鹿群,从庙会上穿堂而过。天池成为百姓心目中充满神秘、玄机、高深、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人间仙圣之地。   西王母道教文化,在这样一种民间文化氛围的孕育下,充盈着神圣性。民间信仰的力量也进一步强化和扩展。这一时期,是阜康天池西王母道教文化民间信仰、传播最为昌盛之时。   新中国成立后,天池西王母道教文化的流传几经波折。20世纪80年代,在搜集编纂“阜康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过程中,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到大量的神话传说。1995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新疆卷?阜康市分卷》,这是新时期西王母道教文化的第一次有组织、有成果的田野调查。1998年,组织第二次田野调查,挖掘、搜集、整理西王母道教故事50篇,结集成《瑶池与西王母的传说》 一书。2010年,组织了规模更大,有专业学者参与的第三次“西王母道教文化”田野调查,搜集到有价值的至今仍流传于阜康周边各地的西王母道教神话传说近70篇。   通过三次田野调查,基本将散落于典籍、民间的西王母道教神话故事整理结集,较系统地梳理了天池西王母道教文化的渊源,发展演变的面貌和路径。比如:汉、唐、元、清等朝代,国家一统之后巨大的政治文化交流,带动西王母道教文化发展演变;自汉唐以来,接连不断的道士阶层的往来交流与交融发展,维系了西王母道教的文脉传承;民间信仰的扎根、发展,更是阜康天池西王母道教文化的生长土壤。世世代代的阜康老百姓,不论是求神拜佛、求医问药、建庙修寺、节庆祈福,在民间信俗的推动下开枝散叶,枝繁叶茂,西王母道教文化成为地方文化从古开到今的“时空穿越之花”。   改革开放带动旅游业发展,国门敞开后,首先是台湾西王母信仰者的号召、倡导、行动,以及在地方政府和旅游业共同努力下,天池娘娘庙遗址发现,并原址复建了西王母宫;相继发掘、恢复了福寿寺、博克达山庙、香炉台等历史文化遗址。文化空间的兴起加上文化活动的推动,使天池西王母道教文化被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