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 主讲教师:郝学华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一、古代社会调查概述 在我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调查研究,没有“社 会调查”或“调查研究”的说法,但有些做法实际上就属于典型 的社会调查。 史书上关于帝王进行社会调查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原 始社会末期,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帝王到各地巡视的记载。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二、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西周统治者在立国伊始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建立了社会调查 制度。周朝民间流行编唱民歌,民歌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处 境生计、喜怒哀乐和民俗风情、社会状况。宋朱熹《诗集传 序》:“凡诗所谓风者,多处于里巷歌谣之作。” 民歌即为“风”,西周统治者通过“采风”,也即周王朝派专 人负责收集四方风俗善恶、代语歌谣,来了解民情民俗、考察 政治得失,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社会调查制度——采风制度。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一)采风制度兴起的原因 第一,鉴于商灭亡的教训,摄于下层民众的巨大威力。 第二,周初统治者对新的统治区域缺乏了解。 第三,西周统治者重人治、轻鬼神。《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后礼。”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 第四,社会调查是周的传统。《诗经?大雅》中有《生民》、《绵》、《皇矣》、《大明》等篇,反映了周祖先后稷、公刘、古公襢父一直到文王时的社会情况,说明周早在建国前就有了社会调查的传统。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二)采风的目的 1、观风。 2、观政。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三)采风制度的具体内容 西周社会调查制度由专人总管,有多种人员承 担调查工作,调查的时间、方法、情况的上报、汇集 都有规定,形成了一套较严密的制度体系。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1、调查人员和时间 全国总管调查工作的是太师。 政府设有“采诗之官”,分成不同的层次: 其一,“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 使之采诗民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这是从民间选拔专事采风的公 职人员,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其二,“孟春三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汉书?食货志》) 行人是《周礼》中秋官的属下,专管朝觐聘问,并随时接受天子的咨询、 提供民情。由于他们巡行时常因事急行速,必乘輶轩(一种专供传达紧急 公务用的传遽轻车),所谓他们的工作也被称为“传遽之事”,又称他们为 “传遽之使”。每年三月,他们巡游各地,站在交通要道,摇着木铎,征求 民歌,是朝廷指定的采风官员。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1、调查人员和时间 《国语》中记召公语曰:“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相传《诗 经》中的《风?鸱鸮》、《小雅?棠棣》即为周公所作。可知天 子要求公卿列士这些职位较高的官员也要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民 情,向他反映。 此外,古籍中还有“国史采诗”的记载,说明史官也有采 风的任务。 周天子也亲自定期下民间调查,“天子五岁一巡守,岁二 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 调查是定期的、经常性的,民间提拔的采风人员调查时间 是每年“十月尽正月止”,行人是每年“孟春三月”,天子为每隔 五年的春二月。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2、调查情况的上报方式 各类人员调查所获的情况需要及时上报。上报有 几种方式: 一是逐级上报。 二是献给太师。 三是面献天子。 朝廷专设有乐官,常由盲人担任,称为“瞽”,他 们将采集来的诗配上乐曲,唱给天子听。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3、调查地域和延续时间 调查范围几乎遍及周王朝的整个统治区域。《诗 经》中占大部分篇幅的《国风》涉及周南、召南、邶、 鄘、豳、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等十五国,相当于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 湖北等地,可见采诗范围之广。 第三章 中国古代其他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