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万南安
香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传统的栽培方式以椴木为主,椴木香菇质地紧密,品质优良,但是生产周期长,产是低,成本高。代料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等优点,成为目前香菇栽培的主要方式。 香菇代料栽培生产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制袋,脱袋转色和出菇管理三个方面。 一、制袋 香菇是腐生菌,本身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提供给它的基质内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长素进行生长。 常用的配方有: 1.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2.杂木屑78%,麸皮15%,麸面5%,石膏1%,过磷酸钙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3.杂木屑40%,棉壳40%,麸皮18%,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4.杂木屑20%,蔗渣58%,麸皮20%,糖0.5%,石膏1.5%,水120一125斤,PH值自然。 5.棉壳90%,麸皮8%,糖1%,石膏1%,水110一130斤,PH值自然。 以上各种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其中松、杉以及含芳香类物质较多的樟木木屑不能用于香菇的代料栽培。 使用以上配方时,加入0.1%的多菌灵(50%的含量)对抑制杂菌有一定的效果。即1000公斤科中加多菌灵1公斤。 将培养科98—100℃灭菌10—12小时,待菌袋冷却后进行接种发菌和菌袋培养。接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菌袋培养时,料温应保持在18—23℃,在菌丝培养过程中,料温会逐渐上升,当料温达到25℃时;要及时翻堆,同时打开门窗散热,接种5—7天后,需要进行检查菌丝是否吃科,有无杂菌感染等,以后每隔5—7天翻堆一次,发现杂菌应立即淘汰。菌袋培养50-60天,菌筒成熟,袋内菌丝起波浪状或形成少许原基,接种块(穴)周围有部分出现棕褐色水珠,菌筒表面有零星原基出现时,即可以进行脱袋转色。 二、脱袋转色 香菇菌筒脱袋转色的好坏,会直接影陶其出菇的早迟、品质和产量。 脱袋必须选择在晴天或者阴天,无西北风,气温在15-25℃,最适宜气温为20—22℃。用小刀轻轻划破薄膜并小心撕去,将菌筒按10厘米间距,80度倾斜排放于地面。 菌筒的转色主要靠人为调节控制覆盖薄膜内的小气候。 具体做法是:菌筒脱袋后,若薄膜内温度在20—22℃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3—5天内不要掀动薄膜,使菌丝适应新环境,恢复正常生长,但当温度超过25℃时,第二天使要掀开薄膜,通风降温;若气温在20℃以下,7—8天后才掀开薄膜通风,总之,首先要使菌筒表面菌丝恢复生长,长出一层浓白的气生菌丝后,才开始掀动薄膜,掀动薄膜的目的是增加氧气,降低温度,防止菌丝徒长,防止霉菌危害。一般情况下,脱袋后3—7天内每天通风换气1—2次,每次20—30分钟,当菌筒出现淡黄色水珠,可以用喷雾器轻喷细水一次,然后盖紧薄膜,使黄水均匀分布菌筒表面,第二天用喷雾器冲喷菌筒,洗净黄水,通风至菌筒表面晾干不粘手而稍有粘感,再覆盖薄膜,3—5天内不掀动,然后每天上午9时与下午3时掀动薄膜通风换气,散发水分,增加散射光,拉大菌筒表面的干湿差,这样反复进行2—3天,即可使菌筒正常转色。从脱袋到转色完毕一般15天左右。 三、出菇管理 开袋后经过15—20天,菌筒已经正常转色,菌丝已储藏极为丰富的营养,菌丝生命力很强,这时必须给予一定的于湿差,昼夜温差和光刺激,菌丝突然受一外界恶劣环境条件的作用,菌丝生命力便会相对减弱,开始从营养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化,并相互交织扭结形成原基,继而变成菇蕾,当菇营长到黄豆大小时,应及时供给充足的水分,以利于子实体的生长。 具体的做法是:在昼夜温差小的地区,一般必须采取:菇床上白天覆盖薄膜减少通风换气,增加床内小气候的温度,晚上最好在凌晨4点把薄膜掀开,使菇床气温猛然下降,人为制造温差,这样连续3—4次即可使菌筒产生原基并由原基发育成菇蕾。当气温一直处于20—22℃时连续3天昼夜均不要掀开薄膜,闷4天后乘晚上气温较低时掀开薄膜并结合浇水降温,这样也可利于出菇。当遇连续低温,白天可以适当抽掉菇场上面的部分遮阴物,利用太阳光提高菇床温度达到15℃以上也可能使原基形成菇蕾顺利出菇,现蕾时,棚内湿度要增加到85%左右。当第一批香菇采收完后,需要停止3—5天,欣开覆盖薄膜增加通风换气次数,以利于菌丝的恢复和扭结。当采收部分的菌丝发白,表明已经恢复生长,再提高温度,创造昼夜温差促进第二批菇蕾形成,当菇体长到2厘米时开始喷雾状水,气温20℃以上,早晚进行喷水。 二批菇采收后再按头批菇进行管理,菌筒经过几批长菇后,菌筒内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