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伟贤:母亲河畔擎旗人
2002年初,时任河南省范县龙王庄乡乡长的李伟贤,被上级一纸调令,到位于母亲河畔的杨集乡担任党委书记。
杨集乡地处黄河滩区,辖55个行政村,4.1万人,4.7万亩耕地,是个典型的贫困乡。几年来,李伟贤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树立了乡干部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使党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全乡实现了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情洒黄土地
刚过而立之年的李伟贤,1.8米的个头,是个铮铮硬汉,却对滩区群众情深意笃。关心群众疾苦,牵挂群众冷暖,是他到杨集后立下的誓言。他一到杨集,就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全乡55个行政村,倾听民声纾民难。
他访贫问苦,问计于民,足迹踏遍广袤的田野、欢乐的村庄,记下了洋洋万言的“民情日记”。他不摆官架子,不耍牛脾气,心存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群众促膝谈心,给落后村找“症结”,寻“良方”。
他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放在第一位,下气力重点解决,营造出心齐风正的和谐氛围。他和大家集思广益,制订整改措施,在全乡对软、瘫、散支部动手术,按照“五个好”(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的标准,制定了“凝聚人心,赢得人心,引导人心,围绕中心”的“四心”战略。他带着真情做工作,牢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为民谋福祉,分别对各支部进行划类定级,制订了二三类支部升级达标方案,共对29个支部进行了调整,新选支书22人、村委主任11人,其他人员41人。
滩区西瓜好红火
怎样让滩区群众过上好日子,一直是李伟贤的心事。该乡种植西瓜虽已30余年,但科技含量低,西瓜卖不上好价钱,瓜农越种越伤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一到杨集,就把发展西瓜业当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以政策推动、利益驱动、产业带动为“助推器”,来拉长西瓜产业“链条”。一是聘请西瓜专家吴斯英来乡讲解种植技术。二是筛选优良品种,实行统一供种,确保种子质量。三是采用双层地膜覆盖技术,缩短了西瓜收获期。四是成立了西瓜协会,发布西瓜疫病防治技术和虫情测报。五是积极和信用社协调,为瓜农争取资金。六是利用电话、宽带网给西瓜找“婆家”,解决了瓜农的后顾之忧。
几年来,他不仅抓住瓜农增收不放松,还使滩区西瓜闻名遐迩。如今的杨集西瓜,以汁多、味甜、皮薄而俏销冀、鲁、豫三省。滩区年年万亩西瓜成大业,千万元钞票滚进了农民腰包。如今,西瓜种植日益红火,已成了滩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小小泥鳅出国门
他在农村走访时,发现有很多闲置的废旧坑塘,于是经多方考察论证,瞅准了泥鳅营养高、市场前景好的商机,决定在废旧坑塘上实施“生金”工程。
他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对全乡闲置坑塘进行整修,让农民做起了泥鳅养殖。他帮助罗楼村率先在废旧坑塘上建起了60亩泥鳅养殖基地,年创利润30多万元。群众因此创收颇丰,周边十几个村也兴起了养泥鳅热。
为把泥鳅养殖业做强做大,他操碎了心,培育了罗楼、八里庄、唐梁庄、前后店等十几个泥鳅养殖示范村,成立了泥鳅养殖总公司,以示范泥鳅场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使全乡的泥鳅养殖业呈现规范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经科学养殖育肥后的泥鳅,已跃出国门,俏销韩国、日本等国家,3000亩泥鳅成了大业,亩均收益1.5万元。
“咱养殖的泥鳅能出口日本、韩国,换回大把的外汇,这多亏了咱乡的党委书记李伟贤,是他帮了俺的忙!”该乡罗楼村的“泥鳅养殖状元”罗衍华对笔者说。
经济腾飞奏凯歌
“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腾飞”,这是他不懈的追求。
为使全乡经济驶入快车道,他把培育优质大米当成大事来抓。从良种的选择到先进管理技术的推广,他亲自抓。他号召农民应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扩大绿色水稻基地面积,使全乡水稻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为拉长产业链条,他引导农民大搞草编、草毡、草袋加工,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100多元。同时,杨集精米加工厂、五联米业、稻花香米业等精米加工“龙头”企业相继诞生,年产精米上万吨,远销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20多个省市,使全县3万余户稻农得以受益。如今,杨集的优质大米以软筋香甜、晶莹剔透,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高,脂肪低,风靡全国。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在狠抓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该乡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壮大个体私营企业,给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在他的指导下,辛店、马桥商贸区已初具规模。目前辛店商贸区投入运营的208间商贸楼日益红火,已成为杨集、濮城、辛庄等3个乡边缘地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