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梨花梦》中“女女之恋”的精神实质
【摘 要】当传统情爱剧中的“男女之恋”无法实现女性对“情”的追求时,何佩珠在《梨花梦》中大胆地将视线投注到“女女之恋”。这种“女女之恋”是一种基于才华而非容貌的、非同性之恋的知己之情,传达出封建才女对现实处境的反思和对心灵知音的情感渴求。
【关键词】何佩珠;《梨花梦》;“女女之恋”;同性知音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11-02
何佩珠的《梨花梦》共五卷,以婚恋离合为主题,讲述了杜兰仙随夫北上途中,戏为男子装小坐,情思困人,小卧中有一丽人手持梨花一枝入梦来,索题诗句,情深意密,醒后相思难消,画成小影以慰伤心。春残夏尽,又值凉秋,杜兰仙愁烦成疾,复梦至琅?窒删常?见梨花、藕花二仙子,始悟原为姐妹,于是三人携手畅游,后被晓钟惊破美梦,发出人生入梦、浮生幻影无常的感叹。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所写内容不过一妇人百无聊赖的婚后生活及对梦中仙子的追慕情思。从无聊春梦缘起,因情生梦,一梦成痴,在情节设置与艺术处理上显受《牡丹亭》影响,又始终保留了自己的独特话语。在表现形式上,它舍弃了才子佳人、男女情爱的传统模式,却极为大胆地将一般情爱剧中“男女之恋”异化为“女女之恋”,呈现出中国戏曲中较为少见的心灵景观――女性对女性的痴情爱慕。
一、“男女之恋”传统模式的舍弃
汤显祖曾在《牡丹亭》题词中论“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①追逐真情,实是天性使然。“三从四德”既无法阻拦杜丽娘追随爱情的脚步,也浇灭不了杜兰仙渴求真情的“人欲”。结合杜兰仙的情感走向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关照何佩珠的身世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才情卓越的何佩珠在步入婚姻之初,亦是怀揣着对纯真爱情的憧憬和琴瑟和?Q婚姻生活的期许。“不须脂粉填颜色,只结前生翰墨缘。”②曾几何时,她也幻想过自己的丈夫饱学诗书、与自己情投意合,闲暇时可以夫唱妇随、吟诗联句、切磋唱和。在北上途中,何佩珠也曾写下“郎摊诗卷侬挑绣,针线都添翰墨香”③这样郎情妾意的诗句。丈夫持一卷经书而读,自己则在侧旁做女工,偶有所得二人或细语一二。手中的针线活似乎沾染上了淡淡的书卷香,原本枯燥劳顿的行舟路途也因此变得诗意起来,这无疑是何佩珠心中理想的婚姻生活。
然而,幸福的泡沫总是幻灭得很快。张萼和陆?锰獯省独婊?梦》说:“满腔如有怨,姑付曲中论。”“泪痕洒作梨花雨,叹画眉翠冷张郎。”④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提及到何佩珠不尽如人意的婚姻和并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在何佩珠的诗文中,亦可以找到零星的相关描述。“照骨金环照胆铜,阿谁能鉴妾心中?”“挽车提瓮寻常事,那有齐眉案许同。”⑤作为丈夫尚且不能明鉴妻子心中所想,又何谈举案齐眉、琴瑟和鸣。“枉说合欢犹有果,可怜蠲忿已无花。”“凄绝分飞双蛱蝶,也应无计避莺捎。”“断无钗镜能重合,愿作鸳鸯不暂分。”⑥“无花”、“分飞”、“断无”,何佩珠已然意识到梗在二人间的情志难协,决绝的字眼流露出对现实婚姻的心灰意冷。她深感丈夫并非是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己良人,在她的诗词创作中也再无《随外子北上舟中杂咏》那样关于二人脉脉温情的描写,甚至有意避开了自己的丈夫。在杂剧《梨花梦》中,她更是借杜兰仙之口直接宣泄对封建婚姻的刻骨失望,“缘投争似两情投?怕今生情缘易尽情关陡。”“见几个富贵人得偕佳耦者?”⑦“似这证同心,拈花笑恋,煞强如效齐眉,孽债冤牵。”⑧“男女之恋”指向的封建婚姻已然无法实现女性对“情”的追求,昔日姊妹相知相交的场景成为魂牵梦绕的记忆。于是入梦重聚的梨花仙子(同性知己)化为杜兰仙寄托真“情”的新载体,“男女之恋”异化为“女女之恋”。
二、“女女之恋”的精神实质
《梨花梦》抒写了杜兰仙对梨花仙子真诚而炙热的思慕爱恋,作者从女性独特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出发,演绎了真诚的“女女之恋”。在《赠花》中,杜兰仙因花成梦,“舟中曾梦一丽者,手持梨花一枝,索题诗句,情深意密,洵是可人。”⑨情由是而起,一发不可收拾,橹声惊扰春梦了无痕,只种下心底一种苦相思。又是一年春残候,对梦中花神的思慕不减反增,始有《忆梦》。“今夜月明花静,待我小步园亭,或可重逢梦里,也未可知。”“消魂丰韵太温柔,问今宵个人梦里重来否?”⑩传递出对心上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热切相思。“梦少情偏逗,情悠恨更悠。”“咳!花神,花神!你为何再不来了?”?当重逢梦里的期待落空,她不禁嗔怪埋怨,行至梨花树下,又忍不住睹花思人,将杜兰仙对梨花仙子的渴慕苦恋刻画得十分生动。一梦成痴,相思如何能消,“不若画成小影,稍慰伤心。”?至《悲秋》中,“爱此夕一天秋景,想当时三春淑令。念玉貌依依在怀,叹红绡旧句无香讯。鸾衾梦不成,徘徊视女星。轻燕,我这一点心,把无边酸楚都尝尽。刻骨深情,更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