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痛病的诊治
(一)急性期 此期主要出现严重的腰部或下肢疼痛、腰椎功能严重受限。“急则治其标”,此期治疗目的是迅速解除腰背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等症状。 总治则:疏经通络、解痉镇痛。 (1)腰部制动: 卧硬板床休息,或床边持续牵引,根据患者体重及耐受情况调整,持续牵引0.5~1h/次,2-3次/日,注意调整好牵引角度,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减轻为最佳。 (2)推拿手法疗法: ①腰部推拿手法采用三步七法的疏通肝脾肾三经法: a.推按肝经:医者以大拇指循经推按患者大敦穴至中封穴之间的肝经,共30次,力量以患者皮肤出现潮红、微热、酸胀或传导为度。b.推按脾经:医者以大拇指循经推按患者隐白穴至阴陵泉穴之间的脾经,共30次,力量以患者皮肤出现潮红、微热、酸胀或传导为度。c.推按肾经:医者以大拇指点按涌泉穴约1分钟,然后循经推按患者然谷穴至复溜穴之间的肾经,共30次,力量以患者皮肤出现潮红、微热、酸胀或传导为度。 ②远端手指点穴:点按后溪、昆仑、太溪、环跳,强刺激量,每穴约0.5min,1~2次/天。 (3)针灸疗法: 普通针刺:局部及远端循经取穴,可配合电针、灸法。 腕踝针:取下5、6,留针24h,通络镇痛。 耳针:取坐骨神经点、神门、腰、阿是穴。 (4)物理治疗:微波、激光、超声(中药导入)、低频、药透等。 (5)其他外治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烫熨、拔罐治疗等。 (6)药物疗法: 1.中药汤剂随症加减: ①寒湿阻络证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通络; 方药:选用肾著汤加减(干姜、茯苓、白术、甘草)。 ②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乳香、没药、五灵脂、香附、独活、牛膝、地龙、甘草)。 2.必要时药物治疗:以脱水、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紧张为主。可配合静滴中成药活血化瘀。 (二)缓解期 此期治疗可充分发挥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势,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以中医推拿手法为主,配合针灸、中药等治疗达到通督强脊、调理脏腑、扶阳固本的目的。 1.推拿手法治疗: 采用三步七法的疏通腰腿部经络法、腰骶部拍击法、髋膝牵伸法、腰椎复式间歇拔伸法: ①疏通腰腿部经络法: 医者以点按、指揉、弹拨循经依次疏通患者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和双侧夹脊穴,各3-5遍。注意事项:循经平推时可配合使用按摩膏以防皮肤损伤。 ②腰骶部拍击法: 医者以虚掌拍击患者腰骶部3-5分钟,配合喷敷舒筋止痛水,以透热为度,以振奋阳气。 ③髋膝牵伸法: a.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托住患者小腿,一手顶住患者膝盖上部,使患者处于屈膝屈髋位。b.医者一手抬高小腿,一手推膝盖,使患者膝部伸直,腿部与床面成一定角度(以患者直腿抬高试验所能抬起角度为度)。反复操作7遍。 ④腰椎复式间歇拔伸法: a.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左侧,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脚踝及两腋,同时用力使患者处于牵引状态,并停留30s;b.医者双手扶持住患者双侧髂前上棘,做左右旋转15°摆动,再缓缓放松,间歇休息30s为一次。c.若患者腰屈僵直或反弓,可让患者先在腰下部垫一小枕头,再做以上手法。若患者腰屈过大或腰椎滑脱,可让患者屈膝状态下,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者的双膝及腋下,同样操作以上手法。整套手法可重复操作7遍。 2.针灸疗法:首选阳性点;按疼痛部位及放射路径循经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可配合电针、灸法。 3. 物理治疗:常用方法有中药熏蒸、中药配方湿热敷、中频、低频、高频、横波治疗仪、神经肌肉综合治疗仪、微波、远红外线治疗、超短波、磁热疗法、牵引、药透、烫熨等。 4. 中药汤剂: ①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方药:选用四妙散加减(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②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当归尾、川芎、黄芪、桃仁、地龙、赤芍)。 ③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偏阳虚:桂枝加葛根汤合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白芍、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熟附片、炙黄芪)。偏阴虚:桂枝加葛根汤合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淮牛膝、 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白芍)。 * * * * * 腰痛病的诊治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陈艺敏 主治医师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纲 要 历史渊源 诊 断 中西医诊断 康复评定 中医古代文献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中医历史渊源 腰痛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论述。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中医历史渊源 《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 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认为,腰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