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工程原理_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膜分离发展过程和趋势 膜的简介 报告内容 膜技术简介 发展历史 专业术语 应用实例 典型膜过程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陶瓷膜技术 膜的发展历史 1748年Abble Nelkt 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装有酒精的猪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 1827年Dutrochet引入名词渗透(Osmosis); 1861年Schmidt提出超滤概念; 1864年Traube成功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 1918年Zsigmondy提出了商品微滤膜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微生物、微粒等方面的分离和富集; 1950年W.Juda成功研制了第一张具有实用价值的离子交换膜; 1960年Loeb 和Sourirajan研制出第一张不对称的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导致了膜分离技术进入了实用和装置的研制阶段; 1967年以后在美国、丹麦、日本等国出现了多家膜及其组件的生产厂家,逐渐开始了膜分离技术的规模应用。 我国1958年开始研究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1966年开始研究RO、UF、MF、液膜、气体分离等膜分离过程应用与开发研究。80年代后期又陆续开展了渗透汽化、膜萃取、膜蒸馏和膜反应等新膜过程的研究,并着手进行膜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国内主要的膜研究和推广单位: 1)气体分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邦膜公司) 2)液体分离:杭州水处理技术中心(西斗门公司) 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天公司) 3)无机膜:南京工业大学(久吾高科) 中国科技大学 膜的分类 膜的适用范围 分离对象的粒径分布 膜元件 膜过程的一些术语 通量: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膜的体积流量。单位L/m2.h 选择性:将混合物总的组分分离开来的能力。 1)液体分离的选择性常用截留率表示: R=1-Cp/Cf 2)气体分离或有机溶剂混合物的分离常用分离因子表示选择性:?A/B=(yA/yB)/(xA/xB),其中y表示渗透侧各组分的浓度,x表示原料侧的浓度。当?A/B等于1,表示无法实现分离目的,大于1表示A组分通过膜的速度大于B组分。 通量衰减系数m:由于过程的浓差极化、膜的压密、膜污染等的影响,使得通量随时间的变化 膜过程的一些术语 推动力: 1)对多孔膜而言,在对流流动的情况下,传质推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力差。 膜压降:P1-P2,是由于流体流动引起的。 2)对致密膜而言,推动力为膜两侧的化学势之差。 膜过程的一些术语 浓差极化:在膜分离过程中,一部分溶质被截留,在膜表面及靠近膜表面区域的浓度越来越高,造成从膜表面到本体溶液之间产生浓度梯度,这一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Rm 膜管本身阻力 Ri 膜孔内污染阻力 Rg 凝胶层阻力 Rc 浓差极化阻力 膜过程的一些术语 膜污染: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渗透通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物理污染包括膜表面的沉积,膜孔内的阻塞,这与膜孔结构、膜表面的粗糙度、溶质的尺寸和形状等有关。 化学污染包括膜表面和膜孔内的吸附,这与膜表面的电荷性、亲水性、吸附活性点及溶质的荷电性、亲水性、溶解度等有关。 膜的用途 浓缩:目的产物以低浓度形式存在,因此需要除去溶剂;(截留物为产物) 纯化:除去杂质; 分离:将混合物分成两种或多种目的产物; 反应促进:把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的产物连续取出,能提高反应速率或提高产品质量。 膜技术的工业应用 膜技术用于生物质资源开发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取得间歇发酵可提高反应器效率15-80倍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比传统共沸蒸馏节能60% 生产装置总投资为传统分离方法总投资的40-80% 膜法海水淡化 膜法海水淡化 膜法自来水厂 典型膜应用过程- 反渗透 渗透与反渗透的区别: 渗透是水通过 半透膜,从低溶质浓度一侧到高溶质浓度一侧,直到两侧的水的化学位达到平衡。而反渗透是在推动力作用下,溶剂(水)从高溶质浓度一侧到低溶质浓度一侧,克服的是渗透压。 渗透压的 计算: 理想水溶液渗透压?=RTCsi 实际溶液?=?iRTCsi Csi是溶质的浓度,mol/cm3 典型膜应用过程- 反渗透 典型膜应用过程- 反渗透 一般而言,无机盐溶液的渗透压很高,含1g/l氯化钠的天然水,渗透压为0.07MPa,含35g/l氯化钠的海水,渗透压为2.5MPa。 反渗透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分离操作,其功能是截留离子物质而仅透过溶剂。 反渗透不是渗透的逆过程,两者同样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卫生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pdf VIP
- 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热力管网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 VIP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2025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pdf VIP
-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企业破产法律业务操作指引.pdf
- 小学智慧黑板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标 ).docx VIP
- 手术知情同意书(公共模板).pdf VIP
- DB14T 2812-2023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docx VIP
- DB11_T 2328.5-2024 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第5部分:边缘计算设备应用技术要求.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