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梁河傣族的传统葫芦丝音乐
摘 要:梁河傣族的葫芦丝音乐,不论是外形还是音色、音域都展现了傣族“柔美”的文化特点。本文主要介绍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音乐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并对其形制、演奏技法以及与梁河地方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
关键词: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音乐
一、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概述
1.历史文化渊源。葫芦属藤本植物,在我国西南民族文化中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彝族民间长诗《梅葛》中说:汉、傣、彝、傈僳都是来自一个葫芦里的亲兄弟,拉祜族的民间长诗《牡帕密帕》认为:各民族都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 德宏州梁河县傣族地区自古代就盛产葫芦和竹子,傣族将葫芦与竹子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葫芦丝乐器。同时,在不断使用中赋予它很多美好的民间传说和民族文化内涵。傣族认为“葫芦象征了女性、竹子象征着男性,美妙音符就是他们的孩子”。葫芦丝是一个完美的整体,饱含着“夫妻和睦恩爱,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含义。
2.名称由来和起源考证。葫芦丝最早不称此名,在我身许多民族中都有其身影,故而有多种称谓,德宏傣语称为“筚朗道”,德昂语称为“筚格宝”,阿昌语称为“拍勒翁”。 随着近现代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葫芦丝在民间多称为“葫芦萧”或者“葫芦笙”。在《德宏采风报告》中提到:1953年,省文工团的艺术家来德宏地区采风,发现了葫芦萧乐器,当地傣族的汉语发音不准,将“萧”误读为“丝”而有现在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哈尼族的“芦笙”相区别。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多数人认为前者更接近事实。
葫芦丝在梁河傣族地区的流传历史很悠久,但并没详细的史料记载,所以它起源的具体时间便无从考证。从现有传承人口中一般也只能收集到一些祖辈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故事。但在梁河勐养镇曾出土过葫芦形的孔雀翎纹的土罐,说明葫芦在勐养先民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明代《百夷传》中称当时的德宏傣族已经有吹奏“芦笙”的歌舞乐表演,说明在明代早期,梁河可能就已经产生了葫芦丝乐器。另《梁河县地史志》115页载:清道光十四年,芒东镇有一个“章毕村”,译为汉语就是“擅长制作和吹奏葫芦丝的村子。”
3.传承。今天,德宏州梁河县勐养乡、芒东乡等傣族聚居乡镇?传承着葫芦丝制作和演奏技艺,绝大部分属于自然传承。葫芦丝的制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的主要师承关系均以家族或家庭为主,代代相传。因此,除了家传之外,其他热爱葫芦丝的人,就要寻师学艺。几十年来德宏州先后涌现出了:“冯绍兴、哏德全、龚全国、龚家铭、莫安荣、杜德光、钱有周等一大批蜚声全国的演奏大师及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的形制及演奏技法
1.传统葫芦丝的形制。葫芦丝的整体结构是由一个葫芦和三根发音竹管组成,基本由葫芦、吹口、主管、附管(最早的葫芦丝没有附管)、簧片五个部分组成,两根附管的加入增强了葫芦丝音乐的表现力。“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正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栓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簧片接入葫芦之中。” 其尾端装有软塞。
2.传统葫芦丝的演奏技法。传统的演奏技法可分为八种:传统指法、气息运用、滑音、单吐、颤音、波音、叠音、打音。其指法:“全按主音管为5(sol)、由下往上开启一孔为6(la)、开启三孔为1(do)、再往上依次开启各孔为2(re)、3(mi)、4(fa)、5(sol)、6(la)”。 呼吸方法与别的民族管乐基本一致,一般来说有三种呼吸方法,第一种是胸式呼吸,第二种是腹式呼吸,第三种是胸腹式呼吸。在音色上有滑音,或是用手指逐渐开合音孔配合气息,产生与人说话相似的音色效果。而吐音则是传统葫芦丝演奏中较为常见的演奏技巧,可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单吐又有短吐和连吐的区分。此外还有颤音、波音、叠音、打音等技法。
3.传统葫芦丝音乐的曲调。音乐曲调有“山歌调”和“古调”两种。山歌调比较随意,是即景抒情的一种演奏方式,无固定的曲调或演奏要求。古调可分为“喊班陶”调和“幸筚班陶”调。前者不但可以演奏也可用来演唱,具有长音丰富、旋律悠扬,抑扬顿挫和调式多样的特点,内容、旋律可以按照所处的环境及个人感情的抒发而产生十分大的变化;“幸筚班陶”调只能使用傣族的葫芦丝演奏,其音色缠绵、凄婉和哀怨。
三、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音乐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1.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梁河傣族葫芦丝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早期的葫芦丝音乐文化,以族群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主要的特点。首先,在葫芦丝制作方面,傣族地区生产的竹子和葫芦为葫芦丝的制作提供了物质条件。葫芦丝在演奏中的发音略带鼻音,发音轻柔、飘逸,同傣族古代文化遗存、民族文化形态、社会风俗、生产生活方式都有紧密的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傣族的孔雀舞,使用葫芦丝音乐作为伴奏,葫芦丝音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细说通电直导线附近的场摘要:一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没有电场.DOC
- 昆山联江发纸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pdf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引线键合模型 wire bonding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pdf VIP
- 透过“人车家”战略,看小米加码大家电对白电行业影响几何.pdf VIP
-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4章化学模块练习(含答案).doc VIP
- 绘本《小鹿历险记》.ppt VIP
- 八年级地理中国海洋资源.ppt VIP
-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pptx VIP
- rca医疗案例分析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