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哲学,军事,战争
-- 1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从
恐惧与颤栗〔丹麦〕 克尔凯郭尔 著刘 继 译陈维正 校
FEARANDTREMBLING
-- 2
主 编:陈维正(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
副主编:刘小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
陈维纲(美国哈佛大学)
编 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守昌(华南师范大学)
王馨钵(四川文艺出版社)
冯 川(四川大学)
安庆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 继(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
阮 炜(深圳大学)
黄 平(英国伦敦经济学院)
黄筑荣(贵州人民出版社)
蒋 庆(深圳行政学院)
责任编委:陈维正 黄筑荣
-- 3
恐惧与颤栗1
编者的话
现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研究。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意在寻求到人类和人类文化所依据的先在的根,由此而重
识、重铸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研究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对人的宏观研
究,即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个侧面,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研究;
一是对人的微观研究,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和千变
万化的行为表现。
为了帮助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了解现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主潮,以便纵观全局,我
们选编翻译了现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对人进行微观研究的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丛书出
版。这些著作从各个领域的不同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
要、信仰等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力图揭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状态,并预测这种
精神状态在未来的演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对人的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许多学
科的交汇点,由此形成了哲学人类学、深层心理学、社会生物学、人类行为学等竞相争艳
的纷繁格局;另一方面,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较客观地揭示了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深刻的
精神危机。当然,由于作者固有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著
-- 4
2恐惧与颤栗
作中存在着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偏见,也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分析、鉴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这些著作进行科
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成分,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服务。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编委会1987年5月
-- 5
恐惧与颤栗3
中译者序
或许,克尔凯郭尔的思想,甚至著作风格都是由他的名字所注定的。克尔凯郭尔这个
名字在丹麦文中由教堂(kierke)和园地(gard)两部分组成;克尔凯郭尔
(kierkegard)即是教堂园地,而在现代丹麦文中它又被广泛地用来表示坟
场、墓地。所以,很少有人像克尔凯郭尔那样,其思想与人名的含义有着如此天然的巧
合。
因为,克尔凯郭尔的“教堂园地”之意,使人不会对他声称自己是个宗教著作家感到
意外;而克尔凯郭尔的“坟场、墓地”之意,则使人免不了要想起他那些冷气森森的书
名,诸如“恐惧与颤栗”
、“不安的概念”
、“致死之症”
,等等。
克尔凯郭尔于1813年出生在丹麦幽兰半岛,1855年他在哥本哈根去世时,年
仅42岁。
与其他大思想家相比,克尔凯郭尔的写作生涯并不算长,但却像彗星一样灿烂辉煌。
从1843年他发表第一部著作《或此或彼》,到他逝世之前这短短的12年时间里,他
发表和留下的文字之丰富、浩繁,罕有人堪与媲美。按1964年出齐的《克尔凯郭尔全
集》丹麦文第三版,克尔凯郭尔的著作计有20卷,另有多达10多卷的日记、文稿等;
而按今年5月将要出齐的英译普林斯顿大学修订版,克尔凯郭尔的著作计有26卷,另有
7卷日记和文稿的英译。
克尔凯郭尔本人将他浩繁的著作划分为三组,一组是他的笔名著作,一组是他的署名
著作,处在这二者之间的则是他以克里马库斯为作者名、以克尔凯郭尔为出版者名发表的
《非科学的最后附言》。
克尔凯郭尔把他的笔名著作称为“审美的”
,而把他的署名著作称
-- 6
4恐惧与颤栗
为“宗教的”。
克尔凯郭尔的审美著作与宗教著作有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
说,后者是克尔凯郭尔本人的著作,它们代表了克尔凯郭尔本人的观点;但如果我们以前
者也是克尔凯郭尔本人写下的著作为由,去要求他为其中的观点负责,却会遇到一大堆麻
烦,因为克尔凯郭尔反复声明:“笔名著作中没有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