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基于协整理论的分析.docVIP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基于协整理论的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基于协整理论的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 ——基于协整理论的分析 欧晓万 欧阳建国 (nergy Consuption Constraints to the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ing Abstract:Based on the Cointegration theory, this Pape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associated data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es’ output value and their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sult proves that there are long and short-term constraints of the energy consuption to the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as not caused the elasticity drop of the industy energy consumption as expect. The major reasons are the rich elasticity of the third industry and the unreasonable interior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advanced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e should make and cary out the industrial policy scientifically and persist on taking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during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Industry stru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restraint Error-Correction Model 一、引言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约束特别是能源约束的问题,又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约束的协调问题。不同的产业、行业和产品具有不同的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弹性,具有不同的节能潜力空间,因而不同产业结构下的能源消耗量和能源消费弹性是不同的。一般认为,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化的地区和国家大都是能耗低、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要求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例如2001年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平均是2%:32%:66%,美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是1.6%:26%:72.4%,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是14.1%:45.2%:40.7%(中经网数据库)。与此相对应,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单位产值耗能就要比我国低2倍多;韩国比我国低60%多。2003年,我国GDP为世界的4%,在全球新增GDP中的贡献率达到了19.3%,超过了美国的18.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王建,2004)。从增量意义上来讲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是这19.3%的贡献,却是以占全球7.4%的原油、30%的煤炭、27%的钢材、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等大量能源消耗作为代价的(马凯,200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电解铝、普通钢、工业硅为代表的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已从欧美经东南亚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加工厂,造成能源的极大耗费。从2002年开始,我国能源消费大幅增长,幅度高于GDP增长幅度的20%。这与片面追求高增长,忽视生产效能有关,也更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调整的质量有关。通常我们是注意了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而严重地忽视了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忽视了行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3年初,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而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中国矿业联合会)。具有战略意义、且消耗量极大的铁、铜和石油资源中国已经不能自给。今后20年,我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黄钟,2004)。事实上我国人均要素资源禀赋已经是高度稀缺、能源自给能力已经非常有限。所以,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工业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高能源消耗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是不可能支撑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消费约束将成为我国工业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