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实验传热学
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总结
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总结
目录
一、前言 2
二、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瞬态测量法 3
三、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4
四、双侧加热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5
五、无相变流体在内斜齿螺旋槽管内强化对流换热实验 6
六、基于集总参数法的瞬态对流换热系数测定 8
七、总结 10
八、参考文献 11
一、前言
工程上把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的基本计算式是牛顿冷却公式,及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即为表面传热系数,单位是。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有关。它不仅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与布置,而且还与流速有密切的关系。牛顿冷却公式并不是揭示影响表面传热系数的种种复杂因素的具体关系式,而仅仅给出了表面传热系数的定义。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h有两条途径:一是理论解法;一是实验解法。理论解法是在所建立的边界层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分析解法、积分近似解法、数值解法和比拟解法求得对流传热系数h的表达式或数值。实验解法是通过对边界层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无量纲化或对影响对流传热系数h的主要因素进行量纲分析,得出有关的相似特征数,在相似原理的指导下建立实验台和整理实验数据,求得各特征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将函数关系推广到与实验现象相似的现象中去。这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对流传热问题最早的一种方法,也是研究对流传热问题的一种主要和可靠的方法,由实验解法得到的实验关联式是传热计算,尤其是工程上传热计算普遍使用的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h是求解伴有表面对流换热的热传导问题的重要参数之一。 实验方法中直接测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分为稳态法与瞬态法。稳态法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实验周期长,误差大;瞬态法由于实验周期短,误差小,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对流换热系数测量实验。通常所说的瞬态法是通过瞬时提高来流温度或者壁面温度来达到温度阶跃,测量窄幅热色液晶显色时间,通过求解一维半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方程得到测量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实验中要达到温度的阶跃通常不容易实现,只能是近似阶跃,需要进行逐级阶跃或者指数函数进行修正。这种处理方式可以近似解决入口温度非阶跃响应问题。但是如果实验中存在涡流,采取突然提高来流温度的方法,并不能确定涡流温度随时间的变换曲线,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
本文总结了几种瞬态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全面分析了各因素对对流换热系数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提供一些参考。
二、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瞬态测量法
直接测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前者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近年来,瞬态法备受人们关注。Hausen和Kast相继阐述了利用周期变化的流体温度在固体壁内的传播特性确定对流换热系数的原理,即根据流体与固体温度变化之间的相位滞后(或振幅衰减)确定对流换热系数。Roetzel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任意形式周期振荡流体温度的瞬态测量方法。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圆管是1根长60cm的Φ17mm×1mm的铜管,流体和管外壁面温度测点位置距管入口端50cm,管外侧包有保温隔热材料,由微型电机驱动的旋转换向阀使冷流体周期交替的流经圆管其切换时间可随意控制,温度测量采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流量测量采用涡轮流量计,热电偶用石英测温仪(精度±0.01℃)标定;流量计用容积式流量计(精度±0.1%)标定,试验数据采集用数据采集系统完成。测试系统中的稳定热水源和冷水源(各自温度波动小于0.1℃)保持实验过程中稳定的周期温度变化幅值。随着换向阀的切换,在容积式水泵作用下,冷热流体分别由稳定冷、热水源流经实验管段,形成温度周期变化的管内流动,因为水泵连续工作,阀门切换所需时间远小于流体温度变化的周期,大容积的冷、热水源相当于抑制管道中微小压力波动的缓冲器,所以由阀门切换造成的流量波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图1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瞬态测量实验
本方法中,对流换热系数的瞬态测量法快速、可行、准确。流体温度振荡周期对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适当选择实验条件,使测得的对流换热系数有较高的准确性。
三、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在已经发表的与微细换热通道有关的文献中,研究者一般均以微细圆管或矩形流道为研究对象。流道当量直径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量级,流道长度约几十毫米。研究结果表明,微细流道的对流换热特性与普通流道显著不同,但各个研究者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计算关系式在定量甚至定性上都存在很大差异。窄环隙流道的特点是具有微槽道的特征尺寸,但周向尺寸与普通流道相同。有关其沸腾换热性能的研究已有许多论文发表,但进行强迫对流换热的研究没有更详细的实验结果。这里在水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元件由φ8×1,φ1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客户需求五层次.ppt
- 客户生命周期运营模型案例.ppt
- 客房服务员、文员管理规定奖、扣分明细表.doc
- 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系统.ppt
- 客房部奖罚试行条例.doc
- 客户装修调查服务表.doc
- 客舱医疗服务.ppt
- 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职-课件.ppt
- 客舱设备运行 学习情境1-2驾驶舱、机门和出口.ppt
- 客服中心1860服务与业务创优提升方案.doc
- 2025-2030中国调味奶行业营销渠道与投资发展策略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诺丽萃取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调味品加工设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调味紫菜市场消费规模预测与未来投资效益盈利性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调味酱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调味酱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调味酱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调味醋和调味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调味酱和调味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