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非遗资源产业化研究
“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非遗”资源产业化研究
辛涛 张斓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办公室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阐述了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的现状, 结合连云港市区域内的“非遗”资源的品种、特征以及“非遗”产品形成的内在与外在要素, 分析其优势、劣势、发展潜力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连云港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 产业化;
作者简介:辛涛 (1963-) , 女, 江苏盐城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7-10-18
基金: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6LKT10)
Study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Lianyungang Cit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XIN Tao ZHANG Lan
Schoo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 Office, Art Institute of Lianyungang City;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in Lianyungang city.Combined with the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form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s in Lianyungang area, i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problem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the Lianyungang.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l choice of Lianyunga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y in the“13 th Five-Year”Period.
Keyword:
“13th Five-Year”period; Lianyungang c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Received: 2017-10-18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在这个大背景下,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文简称“非遗”) 中的生产力因素加以开发, 实施生产性保护, 走产业化的道路, 是当前“非遗”传承的重要发展方向。“非遗”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某种产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以实现效益为目标, 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 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非遗”产业化,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它是以“非遗”为生产资源, 经过市场运作,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 赋予“非遗”一定的经济属性, 使其成为一项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非遗”产业化的本质在于大规模地创造非物质文化产品, 彰显其经济价值, 并以此反哺“非遗”保护, 最大限度地延长“非遗”的生命周期。
一、连云港市“非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一) 连云港市的“非遗”资源丰富, 为“十三五”时期“非遗”产业化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自2006年, 连云港市通过普查基本摸清“非遗”家底, 初步建立形成数据库。连云港市的“非遗”包括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间美术、传统礼仪、节庆庆典、竞技游戏、传统手工技艺等十大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口头传授和表述。如徐福传说、五柳河传说、东海孝妇传说等。 (2) 表演艺术。如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童子戏、苏北琴书、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