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土保持学》第四章土壤侵蚀原理
目录
第一节土壤侵蚀的概念及中国土壤侵蚀现状
一、土壤侵蚀概念
二、水土流失概念
三、土壤侵蚀危害
四、中国土壤侵蚀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土壤侵蚀分类、主要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一、土壤侵蚀分类
二、中国10个土壤侵蚀类型区特点及其主要防治对策
第三节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地质、岩性、土壤、地形、气候、生物、人为)
二、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中国主要土壤的侵蚀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土壤侵蚀原理
第一节土壤侵蚀的概念及中国土壤侵蚀现状
一、土壤侵蚀的概念
什么是土壤侵蚀?较长时期以来,有关学者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差别,直至结合国家编撰大百
科
全书,经过有关专家专题论证:什么是水土流失?什么是土壤侵蚀?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等问题之后,关于土壤侵蚀的概念才有所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分支
中指出: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是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
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同时还指出:狭义的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
其
成土母质遭受水力侵蚀的过程。广义的土壤侵蚀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
侵蚀、淋溶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及土壤坍陷等。〔1〕该书还提到有人认为
:土壤侵蚀是由水、雪、冰、风、动物及人等综合因素所导致的土壤破坏过程。
但是,上述土壤侵蚀定义尚有一些问题有待统一认识。如:
①内力:如火山、地震等造成的土壤破坏是否为土壤侵蚀?
②重力作用。究竟划为外营力合适;还是划为内营力为妥?
③山洪侵蚀,尤为低含沙洪水流侵蚀。是属于水力侵蚀之一,还是单列为一类?对这三方面
问题,有人认
为:内力应视为造成土壤侵蚀的原动力之一。重力是由于地心引力所产生,离开地球重
力场
之后亦不存在,故视为内力较合适;山洪流,如低含沙水流,属二相流范畴,还应作为水力
侵蚀的一种表现形式为适宜。对于这些基础理论方面的认识和统一,诚然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以求得学术上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定义的差别与联系,这里也将水土流失概念作一介绍。
二、水土流失概念
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es)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
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
比较上述“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定义可以看出:水土流失除自然因素外,还含有一定
的社会因素,因为土地生产力受人为因素干扰最显著。
有学者认为,水土流失是包含着水的损失和土壤侵蚀两部分,英译名亦为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es,我们认为是恰当的。
社会生产实践中,常把“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作为同义语应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
在学术文章中要认真推敲,以求得准确应用。
三、土壤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危害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破坏土壤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和局部蚕食耕地),威胁人类生存。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而“食以粮为本,粮以土为源”。就现阶段及今后的若干长时期
内,粮食及其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生产还是离不开土的(当然更包含水在内)。而某些水土流
失
严重的坡耕地,一年就可均匀剥去20cm2的土层,径流较集中的地段,一场大暴雨就可
使基岩裸露,面积较大者则演变为光石板,这在南方山地,如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山
区
为显著。这种较大面积的基岩裸露地,相对应于北方较多的坡地表面物质“沙化”,则被称
为“石化”。“沙化”、“石化”都是水土流失毁坏农地的重要表现形式。据资料表明,全
国每年因水土流失(如水冲、砂压、沙化、石化、剥蚀、崩坍等)而损失的耕地约200万亩
〔2〕。这还不包括开矿、修路、盖房等建设征用的土地。如1992年,全国一年就
因各
种原因损失耕地3400万亩。须指出的是。建设征地不仅永久占用了土地,更可遗憾而可惜的
是土地上已熟化的高肥力土壤层(主要是耕作层,一般是地表30cm土壤)都被任意丢弃或永
远埋于地下,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永久性的损失。
(二)降低土层涵水量,削弱地力,加剧旱涝灾害发生。
由于侵蚀,造成坡面土层变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使耕地变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
跑田”。由于土壤保水保肥力
下降,造成全流域土壤持水量减少,促进了暴雨时洪水陡涨暴落,不雨时抗旱日数减少,加
剧了水旱灾害的发生,使农林业生产低而不稳,甚至无收。资源表明,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
积约294亿亩,其中成灾面达101亿亩。受涝面积约亿亩,其中成灾面达亿亩。
这些成灾面积主要分布在土壤侵蚀严重地区。
(三)堵塞输水渠道,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
据主管业务
部门估计,全国由于土壤侵蚀而损失的山塘(蓄水量在10万方以下的各类蓄水设施总称)、水
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