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数据网技术教学PPT.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信原理数据网技术教学PPT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 66 课程内容 课程回顾:数据网概述 课程回顾:数据网概述 课程回顾:数据网概述 课程回顾:数据网概述 课程回顾:分组交换原理 课程回顾:分组交换原理 课程回顾:分组交换概念 课程回顾:分组交换概念 6.2.1 分组传输模式 课程回顾:分组传输方式 课程回顾:分组传输方式 课程内容 6.2.1 分组交换的概念 6.2.1 分组交换的概念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防止由于网络和用户过载而导致吞吐量下降和传送时延增加 。 避免网络死锁 。 网络及用户之间的速率匹配。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课程内容 6.3.1 帧中继的基本概念 6.3.1 帧中继的基本概念 6.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6.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6.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6.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6.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6.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课程内容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 6.4.2 DDN数字复用信道及数字交叉连接的概念 6.4.2 DDN数字复用信道及数字交叉连接的概念 6.4.2 DDN数字复用信道及数字交叉连接的概念 6.4.3 DDN的业务类别及用户入网方式 6.4.3 DDN的业务类别及用户入网方式 6.4.3 DDN的业务类别及用户入网方式 6.4.3 DDN的业务类别及用户入网方式 课程内容 6.5.1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5.1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5.1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5.1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5.2 以太网的协议结构和网络系统组成 6.5.2 以太网的协议结构和网络系统组成 6.5.3 基于10BASE-T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 6.5.3 基于10BASE-T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 6.5.3 基于10BASE-T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 6.5.3 基于10BASE-T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 2.用户入网方式 6.2 6.1 6.4 数字数据网技术 6.3 帧中继技术 ATM技术 6.6 数据网概述 X.25分组交换网 6.5 以太网技术 1.什么是以太网? 以太网是由施乐公司创建并由施乐、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规范。最初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CSMA/CD(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通常把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Robert Metcalf在73年描绘以太网草图。简洁的设计风格一直保留至今。 2.传统以太网 基于同轴电缆,网络中所有主机的收发都依赖于同一套物理介质。 技术特征:共享介质、支持广播、CSMA/CD机制 发送 监听 监听 监听 以太网使用CSMA/CD机制。所有的设备利用同一个媒介通信,每一时刻只能传输一个设备的信息,但可以同时接收信息。如果两个设备试图在同一时刻传输,将发生传输冲突,检测到冲突后,两个设备都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传输。 2. CSMA/CD 监听媒体,如果空闲,则传输; 如果媒体忙,一直监听直到信道空闲,马上传输;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取消传输; 发生冲突以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试图传输(重复第一步)。 2. CSMA/CD 当PCA要发一个数据包给PCD的时候,首先PCA要先听HUB的链路上是否有数据在跑,如果有那么PCA等待,如果没有那么PCA将数据包发出.这样的做法是由于HUB上的链路是共享的,所以采用了发数据包之前先进行冲突检测的方法,那么我们称为CSMA/CD。 听 PC A PC B PC C PC D 空闲 数据 1. 以太网的协议结构 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AC),负责媒体访问控制,以太网采用竞争方式,对于突发业务,竞争技术是合适的。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负责没有中间交换节点的两个站之间的数据帧的传输。 2.以太网系统组成 【光纤以太网10BASE-F】 使用光纤作为网络传输媒体,传输率一致,但传输距离增加。 【高速(快速)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在标准以太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速率得到大幅提升,并同时兼容了标准以太网技术。 【路由选择算法-随机路由选择】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 【路由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