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扣带回的形态结构
解
剖
科
学
进
展
第 6 卷 第 4 期
2000 年
V o l. 6 N o. 4
2000
PRO GR E SS O F A N A TOM ICA L SC IEN C E S
扣带回的形态结构
吴敏范 滕国玺
( 中国医科大学脑研究所神经生理研究室 沈阳 110001)
摘要 扣带回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扣带回前部和后部是边缘系统功能及形态结构不同的两个
区域。扣带回的局部解剖及其纤维联系比较复杂, 有关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十分有限。为此, 本文较为系统地综 述了扣带回的局部解剖及其纤维联系,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资料
扣带回是边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的临床
和实验资料表明, 扣带回前部和后部是边缘系统功 能不同的两个区域。 扣带回前部参与许多复杂的躯
体和内脏运动功能和痛反应, 而扣带回后部与此等
功能无关1 ~ 2 。 后部是监控感觉和立体定位及记忆 作用的组织3 。形态结构决定机能。扣带回的局部解 剖及其纤维联系比较复杂, 已成为科技工作者们注
意的焦点。 现就这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害神经元, 又含有对躯体伤害性刺激和其它会聚传
入起反应的广动力范围神经元。 这些伤害性神经元 有较大的感受野, 通常为双侧, 几乎没有躯体皮层定
位关系, 它们对伤害性机械刺激的强度有一定的编
码 作 用7 ~ 8 。 Y am am u ra 等 报 道 扣 带 回 前 部 大 约
40% 的记录神经元为广动力神经元, 约 60% 为特异 性伤害神经元。 大多数神经元位于扣带回前部的第
V 层, 第V 层内大多数记录到的神经元为锥体型神 经元, 其胞体较大, 粗大的顶树突上有许多小棘。 特 异性伤害神经元的轴突侧支主要分布于胞体周围, 而伤害性—触觉神经元即广动力范围神经元的轴突 侧支则分布于远离胞体的区域。 这两类神经元的轴
突侧支上发现有大量的曲张体。 这些结果提示扣带 回前部的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局部地传递信息到 达胞体的附近区域, 而广动力范围神经元传递信息
到达扣带回前部的广泛区域8 。 而 S ik e s 等报道大
1 扣带回
扣带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 胼胝体上面, 胼胝 体沟与扣带回之间。它向后在胼胝体压部处弯曲, 经 穹窿回峡与海马回相连; 它的前端和围绕胼胝体膝 部的新皮层相延续。 经过扣带皮质的纤维束和扣带 束, 起自额叶下面的嗅三角和胼胝体咀下方的旁嗅 区, 围绕胼胝体上方, 向后连接海马回和钩回皮质, 它们是连结边缘叶的主要纤维束4 。
扣带回是异型皮质与新皮质之间的移行区域, 亦称为移行皮质或中间皮质。其外侧部分为六层, 内 侧部分趋向三层5 ~ 6 。扣带回在解剖学上是异质的, 并不是单一的结构, 在细胞结构学上属于额叶无颗 粒 皮质的 24 区 ( 扣带回前部) 和颗粒皮质的 23 区 ( 扣带回后部) 5 。 24 区缺乏第| 层和第K 层, 但仍 有散在的星形细胞, 锥体细胞的体积和密集都达最 大程度; 从锥体细胞发出大量的传出纤维, 24 区仍 接受传入纤维的投射。 23 区则相反, 颗粒层非常鲜 明, 有密集的星形神经细胞, 但其间尚有少许锥体细 胞; 第? 层和第V 层则相对发展较差或很难辨认。因 而, 23 区与传入投射有关, 但从尚存在的锥体细胞 仍发出少量的传出纤维。
近年来, 在痛觉的研究中人们发现, 扣带回前部 皮层既含有只对躯体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特异性伤
多数神经元位于第? 层7
, 与上述 Y am am u ra 等报
道的第V 层不同。该差别可能与两者的研究方法、手
段等不同有关。
2 扣带回的传入纤维联系
211 皮层—皮层联系
V o g t 等报道 H R P 注入 24 区后, 在 23 区发现 标记的神经元, 在前额叶皮层背外侧、眶额叶皮层外
侧、脑岛皮层和海马旁回尾侧仅发现少数标记的神
经元。而 23 区注入 H R P 后, 在 24 区、钩回的背外侧 缘和深部、眶额叶内侧皮层、海马旁回及顶叶后部皮 层都可发现大量标记神经元。这表明 23 区接受皮层
传入比 24 区接受皮层传入广泛及丰富, 并且 23 区 和 24 区间存在相互联系2 。
B a leyd ie r 等9
应用辣根过氧化酶和放射自显
影技术证实了 V o g t 等的发现: 23 区和 24 区彼此相
的任何其它区域无联系25 。
扣带回接受尾核 (特别是头部) 的投射26 ~ 27 , 它 们的联系是通过单突触实现的, 其末梢的分布也比 较集中27 。 扣带回前部主要接受丘脑 AM 、M D 和 L D , 以及中脑黑质致密部 (A 9)、背盖腹侧部 (A 10) 及缝际背核和中央上核的传入投射。 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