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税法认定及其所得课税.docxVIP

非营利组织的税法认定及其所得课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营利组织的税法认定及其所得课税

非营利组织的税法认定及其所得课税◆ 丁芸内容提要:2008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对非营利组织纳税人作出详细规定,较旧企业所得税法而言,其科学性大大提高,基本实 现了与国际接轨。本文简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关税法 规定,分析借鉴了国外非营利组织所得课税的经验,认为我国企业所得 税中对非营利组织纳税人的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明晰。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法 非营利组织认定非营利组织课税税收管理却因国情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管理也应结合国情进行分析。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课税问题主 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一方面着力于促 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利用税收、法律等政策组合 扶持培育其健康发展(安体富、王海勇,2005;许 捷,2007);另一方面则从完善税制角度探讨非营 利组织的所得课税完善问题(刘磊,2010)。笔者 认为税制完善最终统一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 基于当前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见下表、下图)的 大背景下,本文以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为视角,着重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课税问题进行探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的具体范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其中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依 据一定法律成立,在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外独 立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民 间组织,也称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慈善组织(PhilanthropyOrganization)、 免税组织(Tax-exempt Organization)等。非营利组 织因其具有弥补政府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 共物品、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平衡贫富差距等作用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各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现路径,一直以来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竞争会影响高级管理人员 的压力程度和激励方式,进而影响企业的税务相关 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税负。经验数据支持了上述理 论假设,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高管压力越大,在 经营活动中会更多考虑降低税负的方案,从而最终 会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参考文献(1) 刘芍佳、孙 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经 济研究》2003年第3期。(2) 刘志彪、姜付秀《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经济研究》2003 年第 7 期。(3) 王延明《上市公司所得税率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经济研究》2002 年第 9 期(4) P ORCANO, T.M., 19 8 6, Co r po r at e Tax Ra t es:Pr o gr e ssive , P ro p or t io n al, o r Regr essiv e , Journa l of the Ame rican Taxat ion Associa tion, 7.(5) SCHOL E S, M. S. W OL FSON, M. A. , 1 9 9 2 , Ta x e s a n d B u si n e ssS tra t eg y : A P la n n in g Ap p roa c h , Ne w Je rse y : P r en t ice Hall.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责任编辑:窦清红)4 9税法理论与实务Theory and Prac tice of Tax Law2000~2008年中国民间组织发展趋势表1.非营利组织纳税人的认定。《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对非营利组织纳税人 规定了7条认定条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发 布了《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 题的通知(》财税[2009]123号),对非营利组织免税 资格认定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其中明确了9条非营 利组织纳税人的认定条件。2.非营利组织的免税所得认定。《实施条例》第八十五条规定:非营利组织的 免税收入,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 得的收入。因此,非营利组织取得的两类收入不免 税:(1)不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2) 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此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非营 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122号),明确了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企业 所得税的免税收入范围:(1)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 人捐赠的收入;(2)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 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 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3)按照省级以上民 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4)不征税收入和 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5)财政部、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