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新模式.pdfVIP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新模式.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新模式.pdf

2008年第 10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andTechnologyMna agementResearch 20o8No.1O 文章编号:1000—7695 (2008)10—0184—04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新模式 杜景姝,陈 云,谢科范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对当前和以往占主导地位的 两种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新的环境与需求,提 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 术创新体系的新模式,并对其的实现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技术创新 资金投入 活动主体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270.7: 文献标识码:A 1 导言 产出进行取舍。由于科研成果才是高校的创新 目标,故某些 真正有实际利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只是作为这些深、难 、僻研 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选择了外延式 究成果的副产品而出现,并不是高校进行研究的主要 目的。 的经济增长道路。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导致的环境 这些副产品出现的概率本身并不大,即便是出现了,也很可 变化以及国退民进政策导致的所有制结构变化 ,给我国企业 能因为经费的不足而不能继续研究下去。此时,高校会寻求 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科技体制一贯采 企业的参与与支持。因缺乏对市场的了解 ,高校所产出的研 取的科技体制,严重的阻碍和影响了企业和高校 自发技术创 究成果并不一定就是企业想要的。即便研究路子没错,但最 新的动力和积极性。对我国当前及以往 占主导地位的两种技 终的成果也不一定是企业最满意的需求。因此,企业对这些 术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传统的技术创新体制 科研项 目的投资是极为挑剔且苛刻的,如果在成果形成之时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是实时 再把已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研究出来的成果拿回 同步的,而是脱节的,由此产生的信息传输滞后问题,以及 去进行 “回炉”,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耗费。因此,在研究 相关科研单位对市场反应的冷漠问题,一方面造成高校大量 之初就应该对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进行评估,并由企业对研 科研成果由于没有实际用途而搁置,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由于 究成果进行逐一筛选和准确定位,只有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 缺乏专业的技术创新部门而不能及时的将市场信息反馈、生 科研成果,企业才愿意对此项成果进行投资。最后,待企业 产成具创新性和市场性的产品。因此当前技术创新模式亟待 生产试制完成,新产品打入市场的时候,才有可能经受得住 改进。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退民进政策的提出,中小企 严峻的考验,不合市场需求的成果与产品,仍会被无情地弃 业被全面放开,其中大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