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的任性封闭心理的教育及对策.docVIP

“留守学生”的任性封闭心理的教育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守学生”的任性封闭心理的教育及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留守学生”的任性封闭心理的教育及对策 郭 兵(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和赤小学 遂宁 629000) 二00八年九月,我接手了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这天,我把课准备得相当充分,信心十足地到班去上接手以来的第一节课。出乎意料的是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全班六十多个同学只有两三位在犹犹豫豫的举手,回答问题都是小心谨慎。“那,同学们在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吧﹗”我改口道。结果学生仍然无动于衷,连站起来读自己喜欢的词句这样简单的事也没人乐意做。这是怎么啦?当时我是使出浑身解数,可无论怎样的激励和启发,全班都是启而不发,我当时真有点怀疑学生智力有问题。其实你看他们听课听得多认真啦﹗我下来问了上我们班的其他学科的老师,所说情形也是一样。于是,我在课堂上注意了观察。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发现,原来我们班学生看似非常听课的样子,实为各怀心事﹕一种只想发现别人的错误,趁机取笑别人;一种是小心提防,十拿九稳才才回答;另一种事不关己。知道也不回答。因为我问的问题有的答案就在他们的学习参考书上明摆着的﹗许多同学包括班干部都是这样。不光如此,下课后,别班的同学都兴高采烈的活动着,而我班的学生则有些羞羞答答,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不一会儿,有人来告状了,学生打架了,一调查,其实一件小事,但是双方就是不认错… 这个班的学生心理有问题﹗这是我通过课堂课外观察得出的结论﹗为什么是这样呢?我访问了学生、家长、任这个班的课的老师,了解了这个班所有历史,阅读了学生的日记、作文,并加以综合分析,终于得出了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师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个班的“留守儿童”特多,由留守家庭造成的。 据调查资料表明,我班共有68人,其中45名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这些留守儿童,因为没有与亲生父母在一起生活,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多数家长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交生活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造成这些留守儿童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从而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致使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任性心理。 其实,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我班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虽然大多数孩子在家里都有一些别的相关系的人进行照顾,但是他们只能是在物质和在他们看来视为怜悯的“爱”中生长着。由于他们失去了家长的监督,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长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1.再者,作为留守儿童,一般都处于弱势的地位,于是他们形成了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当这种意识极端强化时,他们就表现出不爱说话,平时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对人冷漠、缺乏热情、有自卑感,形成孤僻、焦虑、自私、抑郁等心理。 2.从以上几点可以得出结论:留守儿童所处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怎样教育留守儿童,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呢? 1、用教师的爱唤醒留守儿童的心,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了解孩子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因此,我首先从了解了我班学生的特点入手,通过班队活动平时交流观察和家访,以及和他们一起活动,研究他们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