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价值观察.docVIP

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价值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价值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价值观察 秦云 陆亦民 钱梅   (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 要】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上颌窦提升术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行上颌窦外提升术11例,植入种植体15枚,发生种植体进行性骨吸收、种植体松动各1例,未出现炎症及感染;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未发现阴影,平均提升高度为(5.6plusmn;2.1)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37例,植入种植体42例,术后未发生感染、炎症及种植体松动;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周围有阴影,种植体平均提升(5.8plusmn;2.2)mm。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提升术的效果安全可靠,成功率??,且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值得在临床口腔种植修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颌窦提升术;口腔种植;价值;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91-01   上颌后牙缺失后,对咀嚼功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目前在临床治疗上,上颌后牙缺失后主要采用修复缺失牙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过,由于先天上全颌窦位置低、上颌后牙牙槽萎缩及上颌窦气化等因素,就会出现垂直骨量不足现象,常规植入种植体的难度比较大[1]。本研究纳入在我院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48例, 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48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及缺牙区诊断,排除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牙根尖病变及慢性上颌窦炎,包括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6.5plusmn;2.3)岁,上颌窦底垂直剩余牙槽高度在4.2~7.3mm之间,平均高度为(5.8plusmn;2.3)mm。   1.2 材料准备 上颌窦提升术中的种植系统采用法国Anthogy公司生产研发的aixom种植系统,而种植体采用螺状椎形种植体直径在4~5.2mm之间,表面喷涂BCP(双向磷酸钙),并采用德国CERASORB人工骨粉,口腔修复膜为海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术前,对于所有患者,应完全排除局部禁忌症及全身禁忌症,按照X线片曲面断层片的结果,准确计算上颌窦底部到牙槽顶的高度,并合理选择种植体的型号。如果上颌窦底部至牙槽顶高度小于6mm,可选择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而如果超过6mm,可选用上颌窦内提升术;给予患者1%利多卡因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2]。   1.3.1 上颌窦内提升术 于牙槽顶部作水平切口,翻开粘骨膜瓣,充分显露牙槽嵴。待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后,逐级备孔,直至计算的深度及直径,同时用骨挤压提升器敲打逐渐接近上颌窦底,并用大直径骨挤压器逐渐提升上颌窦底,植入备用的种植体及一定量的自体骨,待粘骨膜复位后,进行严密缝合。 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用以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曲面体层片,监测种植体的稳定性及愈合情况。   1.3.2 上颌窦外提升术 上颌窦提升术的水平切口通常位于缺牙处牙槽嵴偏腭侧,剥离颊侧粘骨膜瓣,充分暴露上颌窦前壁,并用球钻于骨壁处作弧形沟槽,并确定开窗线,通常窗口的大小为10mmtimes;18mm,逐步钻磨至上颌窦前外侧壁,充分暴露上颌窦粘膜,并将上颌窦粘膜剥离掉,确保粘膜的完整性,并按照计算的提升高度,合理确定种植体的长度,逐级备孔植入种植体及人工骨粉,植入后覆盖胶原膜,并将粘膜膜瓣严密缝合。   2 结果   术后,随访9~12个月,行上颌窦外提升术的11例患者中,共植入种植体15枚,发生种植体进行性骨吸收、种植体松动各1例,未发生感染及炎症;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周围存在阴影,种植体的提升高度在3.4~6.9mm之间,平均提升高度为(5.6plusmn;2.1)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37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42枚,均未发现感染、炎症及种植体松动等不良症状;X线片检查种植体,未发现种植体周围存在阴影,种植体的提升高度为3.7~7.2mm,平均提升高度为(5.8plusmn;2.2)mm,提示上颌窦提升术的效果显著。   3 讨论   上颌窦底骨高度不足对于上颌后牙缺失后的种植修复会有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在1975年,Tatum首次将上颌窦底粘膜提升,并通过植入人工骨来提升上颌后牙区的骨量,进而实现了种植义齿的修复[3]。按照临床经验与生理学原则,在上颌后部骨质吸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上颌窦提升术植入种植体是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