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城区商务楼宇人群颈椎病规范化防治管理初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下城区商务楼宇人群颈椎病规范化防治管理初探
陈国生 顾唯恒 姜红亮 朱秋静 黄应爽 (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0003)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084-02
颈椎病为颈椎间盘组织退变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颈椎病可诱发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颈项、上肢活动受限,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下肢无力等一系列症状。根据商务楼宇人员颈椎病高发的现状,本文就我中心在下城区“健康进楼宇工作”开展颈椎病规范化防治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对杭州市下城区天水及武林街道六幢商务楼宇中20~55岁工作人员686人进行颈椎病的入楼问卷调查,通过询问筛检选出既往医院有明确诊断的颈椎病患者186例(具有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诊断)。186例患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其中单纯神经根型102例,交感神经型8例,单纯脊髓型2例,单纯椎动脉型18例,复合型56例。其中男108例,女78例,年龄21~55岁,平均38岁;男性35~40岁为高发年龄,女性30~35岁为高发年龄;病程2周~23年,以1~2年者居多,占65%。97.7%的患者有坐、卧姿态不良的习惯,如长期伏案低头及伸颈操作电脑、手机或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8例患者有头颈部外伤、扭伤史。所有病例均为自愿参加研究。186例分为观察组93例,男59例,女37例;对照组93例,男53例,女47例。两组年龄、性别、以往是否接受过治疗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推拿、针灸为常规治疗手段,并以牵引、非甾体抗炎药为辅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颈椎病社区防治管理规范进行管理。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2.1 颈椎病社区防治管理根据《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 版)》制定颈椎病社区防治管理规范。内容包括:颈椎病高危人群的筛查、诊断分型、未病先防、系统治疗、既病防变、患者健康档案的日常管理等。
由社区针灸推拿科医师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职业,是否有每日伏案及用电脑、笔记本或低头操作手机等的不良习惯,是否有外伤史等,检查患者的阳性体征,进行信息整理、建立健康档案并制定防治方案。以定期集中或上门随访的形式进行颈椎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普及防病保健知识,敦促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例如:改变生活与工作中的颈部不良姿态及习惯;坐立端正,挺胸抬头,避免高枕睡眠或坐位睡眠,伏案写字、电脑办公时长期屈颈姿态或颈部姿势单一者,要适时调整姿势;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多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缓解颈部韧带和肌肉疲劳;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颈部外伤;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肌肉、软组织劳损或扭伤,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每月随访2次,随时接受患者电话咨询。建立颈椎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记录和发病、治疗过程以及患者对颈椎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记录的档案是社区颈椎病康复管理的关键环节,做到及时、准确、客观,长期坚持保管。
2.2 常规治疗方法
2.2.1 针灸 主穴取百会、风池、天柱、颈夹脊、率谷、悬钟。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俞;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气海;痰浊上扰者加丰隆、足三里;眩晕者加攒竹、太阳、头维。留针30min,1周3次,治疗2次间隔1天或2天。
2.2.2 推拿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患椎的部位,行以下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揉法等放松双侧颈肩部肌群;点按双侧风池穴、颈夹脊穴、曲池、外关、合谷等穴;行仰卧拔伸手法以调整椎体序列;仰头摇正手法或短杠杆微调手法纠正颈段错位。综合以上各种手法对颈椎关节矫正和软组织梳理、松解,恢复颈椎功能,1周3次,治疗2次间隔1天或2天。
2.2.3 牵引法 对非急性起病患者使用牵引法,治疗频次同常规疗法。患者取坐位,可先垂直牵引20min,重量从6kg 开始,按患者适应情况逐渐增加30min,10kg,1周3 次。
2.2.4 药物治疗 对于颈椎不稳等继发的局部软组织劳损或者疼痛较明显者适当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西乐葆(200mg,1天1次),症状改善后停药。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以Plt;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有轻微症状,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