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癌性腹水的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治疗癌性腹水的现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西医治疗癌性腹水的现状 顾芳红(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003)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031-01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约50ml左右,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如果大于200ml则称为腹水。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其中恶性肿瘤引起的约占三分之一,称之为癌性腹水。癌性腹水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预示着肿瘤的终末期。   现代医学认为癌性腹水的产生大多因为腹腔肿瘤细胞阻塞了膈淋巴管而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另外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渗透性的改变,免疫调节的变化以及肿瘤相关因子的水平改变都与癌性腹水的生成关系密切[1]。   目前癌性腹水的西医治疗有限盐利尿及全身治疗,腹腔穿刺引流术,腹腔静脉分流术以及腹腔内化疗等。   癌性腹水患者大多已到终末期,全身营养差,伴不同程度的恶液质,故予以白蛋白,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支持,同时限盐,再应用利尿剂,首先安体舒通,或联用速尿,但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   腹腔穿刺引流术虽然可以迅速缓解腹胀,但大量快速放水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   腹腔静脉引流术也可缓解癌性腹水,但是此手术价格昂贵,操作时间长,失败风险高,且是对预期生存期超过3个月,及其他治疗手段失败的情况下才考虑,还有许多并发症: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水肿、肺栓塞等,有些学者还认为肿瘤细胞的全身播散[2]。   腹腔内化疗是将化疗药物稀释后直接注入腹腔,对腹腔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大,副作用小,但不适用于所有癌性腹水患者。   癌性腹水可以归结为中医学的“臌胀”范畴。臌胀,是根据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以腹部胀大,甚则腹壁青筋显露,脐心突起,面色苍黄或黧黑为其特征[3]。早在《灵枢?水胀》中记载:“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病因为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血吸虫感染以及黄疸、积聚等迁延日久所致。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滞水停,依患者体质的不同而热化或寒化,病延日久累及肝肾而致肝肾阴虚之候。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臌胀的主要病机特点[3]。   癌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有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外敷治疗,中药注射剂腹腔灌注治疗等。   祖国传统医学将臌胀的辨证分为六型[3]:   (1)气滞湿阻:临床表现以腹胀按之不坚为主,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嗳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涩或沉弦。治法:疏肝理气,除湿散满。方药:柴胡疏肝汤或胃苓汤加减。   (2)寒湿困脾: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下肢浮肿,胸脘痞胀,精神困倦,畏寒懒动,小便短少,大便或溏,苔白腻,脉缓滑或沉滑。治法:温中运脾,行气利水。方药:实脾饮加减。   (3)湿热蕴结:临床表现为腹大坚满,脘腹崩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或见面目,皮肤发黄,舌边尖红赤,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或攻下逐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肝脾血瘀:临床表现为腹大坚满,按之硬,腹皮脉络怒张,腹肋刺痛,面色暗黑,面颈胸笔赤痕,唇紫褐,口渴饮水不下,小便短少,舌紫暗或瘀斑,脉沉细或芤。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药:调营饮加减。   (5)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朝宽暮急,形体消瘦,下肢浮肿,神倦乏力,畏寒肢冷,脘闷纳少,大便溏泻,小便特少,面色晦暗,舌淡黯嫩有齿印,脉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等方。   (6)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形体消瘦,咽干口燥,心烦失眠,头晕耳鸣,面色憔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午后潮热,纽血,舌干瘦红绛,脉沉细数弦。治法:滋肾柔肝,化气行水。方药: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内病可以外治,因为人体的皮肤腠理与五脏六腑真元相通,药物可以通过体表、腠理达到脏腑,起到驱邪的作用。明代医家徐大春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由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托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胚药尤为有力。”现代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通过局部刺激、经络与神经调节之外,另一个重要机制是中药的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药物透皮吸收可以避免胃肠道刺激,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及药物半衰期短,必须多次给药等缺点,并且具有给药方便、消减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4]。   楼银妹等[5]采用去水方研粉加蜜外敷于脐部,每日1换,10d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加顺铂、5-Fu序贯腹腔内热贯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35例,结果完全缓解21例,部分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