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 杜引平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437200)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方法 通过对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骨盆机械牵引、手法、练功、中药、脱水的治疗方法观察。结果 106例获得随访,其中75例治疗后无自觉症状,体检阴性,恢复工作,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 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得到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44-02   自2010年~201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06例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22~60岁,均为住院患者。均常规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CT或核磁共振检查。106例分别行CT,CT加造影,核磁共振显示突出部位139处。单发椎间盘突出76处,多发椎间盘突出63处。其中第3、4腰椎间盘,第4、5腰椎间盘,第5腰椎、第1骶椎椎间盘多发椎间盘突出16例,第3、4腰椎间盘,第4、5腰椎间盘突出16例。第4、5腰椎间盘、第5腰椎、第1骶椎椎间盘突出37例。   1.2治疗方法   1.2.1骨盆牵引牵引采用机械牵引法,用ZL—I型综合理疗床,患者平卧床上,胸部、骨盆皮套固定,通过机械传动进行牵引,牵引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1.2.2手法治疗 主要手法采用坐位定点旋转法或侧位斜扳法。主要目的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改变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关系。每周l~2次,辅以点穴按摩,主要穴位有:肾俞、气海俞均为双侧,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均为患侧,松筋手法:用滚、点、按、弹拨、分筋等手法治疗腰臂部和患侧下肢。使腰及下肢肌肉充分放松,时间l0分钟,每日1次。   1.2.3练功疗法 ①发生在第4、5腰椎椎间盘及第5腰椎、第l骶椎间盘突出的,主要采用仰卧蹬空练功治疗。即仰卧于硬板床上,双下肢交替屈髋、膝,足背伸???向前上方蹬空,其练功经过终末姿势相当于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动作,多次重复练习,逐日递增,出院前每日每侧下肢达500次以上。②发生第3、4腰椎椎间盘(包括3、4腰椎椎间盘)以上的椎间盘突出,主要采用俯卧踢臀法治疗,即俯卧位,双足跟交替踢臀练习,重复变换形式的股神经牵拉试验动作。   1.2.4脱水疗法 用20%甘露醇500ml,加入地塞米松15mg静点,lO%葡萄糖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点,每日1次,连续l周,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减地塞米松5mg。   1.2.5西药口服 奈普生胶囊,每次0.4g,维生素Bl片30mg,维生素B12片l00mu;g,每日2次,1周为一个疗程。   2 中医辩证论治   2.1寒湿型 症状:腰腿部冷痛重着,腰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疼痛不减,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味,干姜l0g、茯苓l0g、苍术l0g、白术l0g、制川乌3 g、制草乌3g、川牛膝l0g、宣木瓜l0g、炙甘草l0g。   2.2湿热型 症状:腰腿部掣痛,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而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药:四妙丸加减,苍术l0g、黄柏l0g、薏苡仁30g、当归l0g、防己l0g、牛膝l0g、木瓜l0g。   2.3瘀血型 症状:腰腿部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瘀汤加减,桃仁l0g、红花l0g、当归l0g、川芎l0g、泽兰l0g、香附l0g、炮甲片l0g、薏苡仁30g、独活l0g、桑寄生l0g、牛膝15g、木瓜15g。   2.4肾虚型 症状:腰腿部疼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方药:肾阳虚以右归丸加减,附子l0g、肉桂3g,鹿角胶l0g、熟地l0g、山萸肉l0g、枸杞子15g、淮山药l0g、菟丝子l0g、杜仲15g、当归l0g、怀牛膝l0g、宣木瓜l0g、炙甘草l0g。肾阴虚:以左归丸为主:熟地l0g、山萸肉l0g、淮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