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件 第7章 城市规模分布.ppt

《城市地理学》课件 第7章 城市规模分布.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理学》课件 第7章 城市规模分布

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一、城市首位律 这是杰斐逊在1939年用51个国家资料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 首位城市: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为了改进首位度2城市指数的简单化,又有人提出了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 4城市指数: S=P1/(P2+P3+P4) 11城市指数: S=2P1/(P2+P3+ ‥+P11) 以上统称首位度指数。 一般2城市指数应该是2, 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应该是1。 从上表可以看出,按1989 年的资料,浙江的2城市指数为2,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接近于1,最接近于理想状态; 凡是具有双中心或准双中心格局的省区,如河北(石家庄和唐山)、山东(济南和青岛)、广西(南宁和柳州)、四川(重庆和成都)、安徽(合肥和淮南)、内蒙古(包头和呼和浩特)、河南(郑州和洛阳)、吉林(长春和吉林)等省区3 个指数值都很低,2城市指数远不到2, 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不到甚至远低于1; 青海、湖北、陕西、广东、云南、苏沪等省区城市人口集中在首位城市的特征最明显,3 种城市指数都很高;辽宁、黑龙江、江苏、湖南等省2城市指数都大于2,但因有多个大中城市发育,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却比较低。 江西省的城市规模较为理想,2城市指数虽大于2,但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却比较接近1。 二、城市金字塔 城市的数量随着规模等级必发生变动。 城市等级规模越高,城市的数量越少 ,而城市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 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常常就是首位城市)或少数几个大城市。 不同城市规模组之间城市数量的差率有没有规律性呢?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每一规模级城市数与它上一规模级城市数相除的积(K 值)来表示。 中心地学说的理论模型认为K 值是常数;也有人认为,K 值是变化的,规模级越高,K 值越大;规模级越低,K 值越小。 这些结论都可能成立,但如果城市规模级划分的间距不同,这种关系就会变化。 例:同一个假设条件下的城市体系,因等级划分不同,K值可以完全不同。 城市金字塔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只要注意采用同样的等级划分标准,对不同国家、不同省区或不同时段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还是很有效的,能够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 参考教材P165页图7-1。 下表是以各国的城镇人口为基数进行计算的人口规模结构比较 金斯利·戴维斯使用一种特殊的城市规模级的划分原则,研究世界10万人以上城市的规模分布,发现一种很有趣的结果。 他的分级原则是每一规模级的上界等于下界的2 倍,如这一原则始终遵循,世界和城市体系发育的大国的规模等级分布基本符合各规模级城市的数目随着规模级的降低而倍增的规律。 三、位序—规模法则 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就叫做位序-规模法则。 它是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1913年奥尔巴克发现五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资料符合下式关系: 这一模式给出了一个比奥尔巴赫的约束性方程能更好地拟合1920 年时美国100 个最大城市的式子。 罗特卡的贡献在于对位序变量允许有一个指数。 1936 年在辛格(H. W. Singer)的研究中才出现一般转换公式: Pr:第r位城市的人口; P1:最大城市的人口; R: Pr城市的位序; 1949 年捷夫(G. K. Zipf)提出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一体化的城市体系的城市规模分布可用简单的公式表达: 这样,一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是最大城市人口的一半,第三位城市是最大城市人口的1/3,依此类推。 这种位序-规模分布的图解点表示在双对数坐标图上时,就成为一条直线。 假如一个国家有很强的首位度,那么这个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曲线就明显偏离位序-规模法则,表现在强大的首位城市以下,缺失中间等级的城市,而小城市相对丰富,在曲线的后一段又接近位序-规模法则。 虽然捷夫的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但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已被很多人接受。 这也就是前述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以1 作为理想标准的依据。 对上式作对数变换,则有: 如果把一个城市体系中每个城市落到横坐标为位序、纵坐标为规模的双对数坐标图上,就可对这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而且通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