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塞腰鼓 初一语文课件教案 人教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
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会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2)品位精炼含蓄的语言。
(3)了解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4)借鉴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学习文中运用排比句式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受本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美。 三、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喷薄而出的力量。
/u88/v_NDE3NjU4NDU.html
/programs/view/YDiVNVRw_9I/。配以如下的解说词。
“腰鼓”是一种民间舞蹈,腰间挂着腰鼓,一边跳舞一边敲打。陕西锣鼓节奏明快,粗犷雄劲,表演气氛热烈,场面壮观。陕西锣鼓又分为多种,其中陕西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咸阳牛拉鼓最为著名。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的绝活,它的粗犷、雄浑、活力四射、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它的特点是人鼓合一。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达到如此的高度。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如此壮阔的场面,如此酣畅的表达,你看了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2、学生谈观后感受。
学生甲:粗犷雄浑,场面热烈。
学生乙:场面壮阔,动力十足。
学生丙:表演者完全投入,人鼓合一,人借鼓势,鼓借人威。
学生丁:表演酣畅淋漓,令人如醉如痴。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大家说得好极了,就是这样一场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宣泄生命热情的安塞腰鼓;就是这忘情地奔放、狂野地倾泻的安塞腰鼓;就是这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的安塞腰鼓,在作家刘成章的笔下,又是怎样一番风采呢?让我们走进刘成章,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体会他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也随之激荡吧!
板书课题:安塞腰鼓
二、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亢奋 (kàng) 晦暗(huì) 羁绊(jī)蓦然(mò)
冗杂(rǒng)戛然而止(jiá)烧灼(zhuó)辐射(fú)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仿造一个句子。
(1)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百度搜索】/b1647521813.html。听课文,看视频,讨论各部分语速、语气、语调的变化。
(1)1~4自然段应舒缓轻柔,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2)5~27自然段是集中描绘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语速要快,语调要高昂激越,表现安塞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3)28~30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也是安塞腰鼓表演后留给人的感受,语调要舒缓,语调要轻柔,表现腰鼓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2、学生根据讨论,练习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
4、速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腰鼓表演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5~27自然段)安塞腰鼓的表演盛况。
第三部分(28~30自然段)表演结束的感受。
四、课文探究,深入理解。
1、第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敲鼓的人及身后的环境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引导感悟安塞腰鼓除了使人感悟到生命的激荡外,使人感悟到力量的磅礴。
4、作者歌颂安塞腰鼓,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还歌颂了什么?
5、为什么说“江南水乡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百度搜索】黄土高原风光生活片。/w83/play_album-aid-7621676_vid-MTk0NjQ0NzU.html
【百度搜索】江南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