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人,创业创新的杰出群体
浙江人,创业创新的杰出群体
资源匮乏的小省,何以能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钱塘江两岸,为何能书写浙江奇迹?30年来,许许多多前来参观学习的人都会在心中打上这样一个个大大的问号。最后,他们都会把眼光对准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浙江人,因为是他们创造了浙江奇迹。
一切的发展,无不依赖于人的发展;一切的奇迹,无不归结于人的奇迹。在浙江,一个个叱咤商海的财富英雄,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创业百姓,一个个挥洒人生的行业精英,成了推动浙江跨越发展的真正主人。
今天,当我们走近这一个个生活在身边的“自己人”,便愈能体会到伟人名言的真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他们有一种创新精神——
弄潮逐浪、永不停歇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素来低调、默默无闻的浙江人,仿佛是在不经意间四海扬名。
如果让时光倒流30年、20年甚至10年,谁能想到,冯根生、鲁冠球、李书福、马云、丁磊等人,他们能创造如此多的商界奇迹,成为当前中国第一商人群体——浙商的代表。
探索他们崛起的奥秘,人们发现,这些浙江人似乎总是能把握住这个时代最激荡的脉搏,做时代的“弄潮人”。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今年74岁的冯根生,已经在中药行业干了60年,做了36年的厂长,成了国企不老的“常青树”。有人开玩笑问,这是不是青春宝的神力?冯根生认真地说:“人要葆青春,关键要有一种精神;企业要葆青春,就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作为中国国企改革的风云人物,冯根生始终站在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上。80年代初,他率先在国企中试行干部聘任制、员工劳动合同制,成为第一个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厂长。90年代初,他主动穿起“洋装”,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1997年,已经是63岁的他率先在国企中尝试经营者持大股,倾己30万元积蓄,贷款270万元,带头认购300万元股份。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让这个昔日的制药小作坊,成为了今天的现代化中药大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
鲁冠球,一个在中国企业界响亮了30多年的名字。这位洗脚上田的打铁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农民传奇般的成长故事:1983年3月,他以自家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萧山万向节厂,率先在乡镇企业中实行承包制。之后,这位农民企业家屡有惊人之举:率先在美国设立海外公司;在乡镇企业中率先上市;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L,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先行一步,行动就能早到一步。”当别人问及“长寿”秘诀时,鲁冠球这样说道。
“中国私企造车第一人”李书福,同样对此深有同感。1997年,这位台州农民要造汽车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书福疯了!”许多人惊呼。更多的人则不信,一个开照相馆、卖电冰箱的,也能造汽车?就连李书福的父母亲友也劝他,好不容易赚了点钱,好好过日子,后半辈子也不用愁了,把这个钱都投到造车上去那是在“赌命”。
“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李书福说。他看到的是更远的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会拥有自己的小汽车。而现有的进口、合资汽车都太贵,“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一定大有市场。
敢为天下先,认准了就不放弃,李书福创造了中国汽车业的一个又一个奇迹:2001年,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扛起了民族汽车工业大旗;2005年、2006年,先后参加了世界上最大的车展之一法兰克福车展和底特律车展,这是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第一次被邀请参加这两项车展。
事实上,向来市场嗅觉敏锐的浙江人,不但在传统行业上先人一步,在新经济中也同样如此。
1995年,当了6年半英语老师的马云,在杭州租了间房,凑了两万元,加上妻子一共三人,开了家电脑公司,名字叫做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这一年,马云31岁,不懂电脑。
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在杭州街头的大排档里经常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叫马云的人,看他挥舞着一双大手,推销自己的“伟大”计划:“我们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电子商务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他们称马云为“骗子”。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马云居然能一而再地上演神话般的奇迹:阿里巴巴网站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企业家中第一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推出亚洲最大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收购全球著名网站雅虎在中国的全部资产,并引进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10亿美元。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市值一度高达近2000亿元人民币。
“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热企业家精神的地方。”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次考察了浙江企业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种企业家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先人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