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分析——以“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为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分析——以“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为例
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310005
摘要:评估目的是对建设场地范围内的土地适宜性作出评价,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为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是对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评估目的是通过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工程风险和维护费用,为项目可行性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
一、工程概况
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为浙江省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规划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南峰村附近,行政区划隶属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邻近临安市,现状杭徽高速公路和02省道南侧(距场地直线距离约1.2km),规划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侧,场地通过唯一一条位于北侧,宽约4.0~7.0m的乡村道路与外界主要交通道路连接,运输车辆可以直接到达,交通条件良好,具体交通位置示意可见图1。
图1 项目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动力特征可将评估区内的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三类,现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及坡洪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查阶段性成果,①~⑤号取水孔调查期间稳定水位分别为4.6m、6.4m、3.6m、2.0m及0.5m,仅④与⑤号取水孔附近赋存该类地下水。评估区南侧原先为矿坑,地表水下渗后在此积水导致④与⑤号取水孔水位较浅。结合现状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判定该层地下水含水量贫乏,其赋水性和渗透性具各向异性,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一般夏季地下水位埋藏浅,冬季地下水位埋藏略深。
自然山体主要赋存于表层残坡积层含角砾粉质粘土层,其层厚较薄,富水性较差,渗透性较好,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侧向径流为其主要排泄方式,基本以上层滞水形式赋存。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沉积碎屑岩中,岩性为泥岩、页岩中,水量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风化影响较大,补给来源主要为上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次为基岩风化层侧向径流补给;径流方式主要通过基岩内的节理裂隙、构造由高处向低处渗流。含水基岩一般泥质物含量较高,节理裂隙连通性较差、赋水性差、径流缓慢,地下水水量贫乏。
3、岩溶裂隙水
评估区揭露可溶岩碳酸盐类,据调查及目前水文地质钻探、初步勘查钻探钻孔中均未揭露岩溶现象,岩溶不发育,岩石泥质含量一般较高,富水性差或极差,常见泉流量0.1~1L/s,在断层交汇部位岩溶较发育,钻孔涌水量可达14.6 m3/d,存在岩溶塌陷的可能性。水质好,为低矿化度HCO3—Ca型水。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据《评估规范》,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评估区地貌类型隶属丘陵地貌,依据《杭州市余杭区乡(镇)1:1万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图2),主要分为AB、GH、HI、IJ、JK、KL、LM,现状边坡稳定性较差,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图2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册中评估区所在位置
据现场调查访问及分析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隶属丘陵地貌,山体自然地形坡度约20~40deg;,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乔木,植被覆盖率达90%左右,其表层残坡积层层厚较薄,自然斜坡水土流失程度弱,且沟谷发育规模较小,延伸较短,汇水面积小,下伏岩体完整性良好,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物源缺乏。实地调查中,评估区自然斜坡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迹象,也未见地质灾害历史记录,自然斜坡稳定性良好。评估区石矿开采均为地表自上而下进行,无地下采矿区,不存在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评估区出露岩体发育可溶岩碳质灰岩、泥质灰岩及少部分碎屑灰岩,遇盐酸起泡剧烈,但其炭质物、泥质物含量普遍较高,且水文地质5个钻孔未揭露溶洞及溶蚀现象,调查期间也未见明显的岩溶地面塌陷现象,因此,评估区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的可能性较小。据调查及访问,评估区未曾对地下水进行大量开采,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