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伤性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外伤性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秦涛周仲明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苏宜兴214221)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198-02
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PTCI)是颅脑损伤病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是目前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未形成确切的标准。本人在复习了相关文献[1~3]后将其诊断标准概括为如下三点:(1)颅脑外伤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不能用原发病灶解释;(2)复查CT出现了首次CT未有的低密度影,并且此低密度影能解释患者所出现的新神经功能障碍,或低密度影能用某一支血管的病变来解释;(3)除外心源性脑梗死等类型和外伤性脑水肿。由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率较之前有了一定的提高。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35例,经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8岁~67岁,其中14岁以下5例,占14.3%,50岁以上15例,占42.8%。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坠落伤6例,跌伤4例,打击伤3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高血压病、心脏病及脑血管病史。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单瘫或者偏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3分。其中,伤后有原发昏迷者9例,其余26例患者均于伤后24~48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偏瘫19例,偏身感觉障碍6例,偏盲7例,语言障碍12例,出现颅神经障碍9例。20例患者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检查,10例正常,10例颅内压增高,其中7例为血性脑脊液(并发脑挫裂伤)。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在伤后24小时内首次CT检查均排除了脑梗死,3~5天内病情加重,复查头颅CT,发现新的圆形或扇形低密度灶,CT值11~28Hu,平均22Hu。MRI呈圆形或扇形异常信号影,T1加权呈中等略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边缘清晰23例,边缘模糊12例。病灶直径在0.5~3cm者21例(60%),3.0~5.4cm者5例(14.3%),大于5.4cm者9例(25.7%)。
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23例(65.7%),额叶6例(17.1%),颞叶2例(5.7%),枕叶3例(8.6%),顶叶1例(2.8%),合并颅骨骨折13例(37%),合并脑挫裂伤10例(28.6%),颅内血肿7例(20%)。
1.4 治疗方法
对颅内高压症状明显、有脑疝倾向以及血肿较大(>60ml)并有手术指征的20例作急症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治疗与另15例非手术治疗病人相似,即在脑外科监护下综合治疗:(1)控制脑水肿,根据病情用20%甘露醇125ml(14岁以下儿童3~5ml/kg)脱水,快速静脉滴注,1次/6~8h。亦可选用利尿性脱水剂如速尿,作间断静脉推注,同时监测肾功能,防止肾功能损害.(2)合理使用激素。予地塞米松10~20mg/d(14岁以下儿童0.1~0.2mg/kg/d),注意及时减量或停药,防止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3)改善微循环。香丹20ml加入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一次。(4)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通5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滴注6h以上、儿童按公斤体重酌情减量)和罂粟碱注射液(罂粟碱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神经损伤。(5)使用脑代谢复活剂。神经节苷酯(申捷)100mg/d(儿童减量)静脉点滴两周,再减量为40mg/d静脉点滴两周。辅以辅酶A100U、维生素C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6)根据细菌学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以及预防并发症和对症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重者,病情允许时予反复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
2.结果
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法)判定[4],分为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持续性植物生存和死亡。本组患者共35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28.5%),中度残疾16例(45.7%),重度残疾5例(14.3%),植物生存2例(5.7%),死亡2例(5.7%)。
3.讨论
3.1 病因学研究现状
(1)脑血管损伤,包括:血管内膜剥离、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闭塞等。(2)血管痉挛,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分解时释放的缩血管物质,诱发脑血管痉挛致受累血管供应区脑组织缺血。(3)颅内血管受压,颅内血肿直接或间接压迫血管以及脑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