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汪凡 白永平 周亮 张永凯 乔富伟 纪学朋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通过构建中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利用ArcGIS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 (ESDA) 、冷热点等空间分析方法, 对1999、2006和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总体趋势进行研究, 并采用GeoDa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1) 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 占高校科技创新总量的80%以上, 与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渐增大; (2)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大幅提高, 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 中西部地区低值区连片分布, 东部和中西部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日益显著; (3) 1999-2015年, 科技创新能力的热点区稳定的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地区, 冷点区大幅减少。 (4) 教育财政投入、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第三产业比重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SEM;
作者简介:汪凡 (1992-) , 男, 湖北襄阳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E-mail:xywangfan@163.com。
作者简介:白永平 (1961-) , 男, 江苏南京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E-mail:baiyp@。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5BGL208)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WANG Fan BAI Yongping ZHOU Liang ZHANG Yongkai QIAO Fuwei JI Xuepeng
College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Faculty of Geomatics,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nationwide universities in 1999, 2006 and 2015, taking three factors as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the spatial pattern, the trend and the cause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was studied with Geo Da and Arc GIS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functions of Kernel Density and ESDA. The main conclusions showed that: (1)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municipalities is higher than other cities, the proportion of it is 80%, and the gap between these areas and other cities is growing. (2) Since the expansion of admiss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1999,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has been grea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2016年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趋势分析.doc
- 2012—2016年宜昌市学龄前儿童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doc
- 2012―2016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doc
- 2012年——2016年新昌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doc
- 2013-2015年合肥市瑶海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doc
- 2013-2015年浙江省台州市慢性病发病报告质量调查.doc
- 2013—2016年上海市新虹社区伤害监测结果分析.doc
- 2013-2015年重庆地区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
- 2014-2016年广州市登革热本地首发疫点处置过程的比较.doc
- 2014-2016年河南省结核病人中HIV筛查状况.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