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千斤拔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叶千斤拔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大叶千斤拔的研究进展 汤勇 徐玉婷 (武汉市中医医院药学部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 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叶千斤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为大叶千斤拔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叶千斤拔 生药学研究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348-02 大叶千斤拔(M.ghania macrophylla(Willd.)O.Kuntze)为豆科植物大叶千斤拔的干燥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中收载其为药材千斤拔的品种来源之一[1]。千斤拔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味甘,性涩、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祛风湿、强腰膝的作用[2]。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腿痛、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小儿疳积、遗精、妇科病、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炎、子宫脱垂等疾病[3]。亦为傣族、彝族、瑶族习用的民族药[4]。药食两用,民间尤其广东奥北等地常将其做成药膳用以滋补强壮、舒经活络。 1 生药学研究 千斤拔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我国产16种及1变种,分布于西南、中南和东南各省区[5],目前作为药用的千斤拔主要有4种,其中大叶千斤拔分布较广,主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区[6]。由于千斤拔类药材品种繁多、命名多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中并未详细记载大叶千斤拔的生药质量标准,因此在药材商品流通和临床使用时很容易混淆。杨叶等[7]对大叶千斤拔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发现:①大叶千斤拔药材多分枝;②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中含有大量棕色色素物质。 2 化学成分研究 大叶千斤拔化学成分预分析实验推测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此外尚含有萜类、甾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8]。 2.1 黄酮类化合物 李宝强等[9]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对大叶千斤拔根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4个,双氢黄酮3个,黄烷醇1个。分别是染料木素(Ⅰ)、5,7,3prime;,4prime;-四羟基异黄酮(Ⅱ)、5,7,4prime;-三羟基异黄酮-7-O-beta;-D-吡喃葡萄糖苷(Ⅲ)、5,7,4prime;-三羟基-8,3prime;-二异戊烯基双氢黄酮(Ⅳ)、5,7,4prime;-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Ⅴ)、云南千斤拔素(flemichinD,Ⅵ)、胡枝子黄烷酮A(lespedezaflavanoneA,Ⅶ)、赛金莲木儿茶精(ouratea2catechin,Ⅷ)、3,4,5-三甲氧基苯-O-beta;-D-葡萄糖苷(Ⅸ)、豆甾醇-3-O-beta;-D-吡喃葡萄糖苷(Ⅹ)、豆甾醇(Ⅺ)。其中化合物Ⅲ~Ⅴ、Ⅶ~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得到,其中以生理活性成分染料木素为代表的异黄酮为该植物根的主要成分。 2.2 萜、甾类化合物 相关学者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出羽扇豆醇,和alpha;-香树脂醇2个三萜类化合物,以及beta;-谷甾醇、谷甾醇苷和豆甾3个甾体化合物[10-11]。 2.3 香豆素类化合物 Ahn等[12]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出aureole和medicagol,此类化合物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主要分布在豆科苜蓿属植物中,可能是千斤拔类雌激素作用的活性组分。 2.4 其他化合物 曾春兰等[13]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法在大叶千斤拔药材中分离脂溶性成分得到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烷酸等脂肪酸类化合物。 3 质量控制 管志斌等[14]测定了大叶千斤拔种子的吸水率;通过磨破种皮、热水处理和浓硫酸处理等找到破除种子硬实的最佳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发芽床、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种子吸水率为31.26%,种皮透水性差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发芽前用磨擦种皮+80℃热水浸种4h的方法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66.67%;光照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种子在4℃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发芽率仍有61%,贮藏4年发芽率降至32%。证实了大叶千斤拔种子为硬实性种子,发芽前需要预处理;种子为高温萌发型、光中性种子;种子寿命在4年以上,为探讨大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